教师姓名
宋发奎
学校名称
深圳市观澜中学
微课名称
基因的表达—翻译
视频长度
5min
录制时间
/11/24
知识点来源
学科:生物年级:高一教材版本:人教版
知识点描述
翻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识图、模型建构、归纳总结能力,可以阐述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协作。
适用对象
高中生
微课类型
√知识点讲解
√任务布置□拓展资料□其他
微课用途
√课前预习√课上自学√课后复习□其他
设计思路
通过问题导向、自主学习,动画演示、精打比方,模型构建、体验探究三步走,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驱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完成对翻译过程这一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
内容
时间
一、片头
(20秒)
由电影中恐龙复活设疑,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0s
二、正文讲解
(4.5min
左右)
翻译过程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英汉互译词典——密码子表,翻译官——tRNA
1min
问题串的形式引导自主学习并讲述翻译的过程,讲述要求:声音洪亮,注重强调重难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准备点评补充和质疑。通过相互讲评,发现问题,形成对翻译过程的初步认知。
1min20s
对翻译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并进行形象类比,将核糖体比作电影院,mRNA上的密码子比作电影院座位,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大人tRNA一手拿着电影票,即反密码子,一手牵着孩子氨基酸到电影院按位就座的过程,将抽象翻译过程进行直观演示、形象比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翻译过程的认知。
1min
学生进行模型建构、分享演示,通过体验式学习,完成对翻译过程这一重难点的突破。
1min10s
三、结尾
(10秒)
对翻译的概念、模板、原料、结果等内容进行要点梳理,归纳总结。
10s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讲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并做到将培养科学素质落实到课堂中。用电影《侏罗纪公园》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难点方面,通过自主学习,动画演示、教师精讲打比方和学生模型建构模拟翻译过程等多种教学方法认知翻译的过程,变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更多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认可自我的机会,真正体现了新课标学生的主体作用。
基因的表达——翻译微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