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28日,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首场论坛——第四届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个体化用药-精准医学科学产业联盟大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药物基因组助力未来健康”为主题,旨在展示以药物基因组学为核心的前沿技术在精准医疗和未来健康的研究、应用和实践。
大会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个体化用药-精准医学科学产业联盟主办,由西北大学、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精准医学基因检测示范中心、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以及西咸新区科统办承办。
大会邀请了中国个体化医学的首倡者、中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学科的创始人周宏灏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中国遗传咨询开拓者贺林院士,空军军医大学教授张生勇院士,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院士,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小儿学系终身教授陈垣崇院士,梅奥诊所医学院临床药理学部主任RichardM.Weinshilboum,西北大学副校长、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芯片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陈超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主任、国家计划生物信息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李亦学等多名学者、专家进行主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精准医学、个性化医疗、遗传咨询、生物医学大数据等专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会议现场
大会正式开幕前,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西安市委秘书长卢凯,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会见了与会院士、专家学者和国外贵宾。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专家在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上官吉庆代表西安市政府向周宏灏院士、贺林院士、张生勇院士、魏于全院士、张玉奎院士、陈洪渊院士、陈超教授、李亦学教授特别颁发了“西安市政府科技顾问”聘书。
?
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主持开幕式?
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致辞
在开幕式上,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为大会致辞,并对莅临大会的各位院士专家、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在新知识、新技术迅猛发展,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正对全球产业变革、竞争格局重塑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技术作为当今世界科技的前沿领域,既是基础科学,也是产业技术。他相信,作为创新大会的首场论坛,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暨中国个药联盟首届大会势必将推动西安精准医疗领域在产学研多方面的发展。
西安市卫计委主任刘顺智介绍大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项目
随后,西安市卫计委主任刘顺智向与会嘉宾隆重介绍了西安硬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大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项目,一个将与西安市现有医疗和检验机构构建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互惠开放医学检验创新模式的中心,拟实现“”目标,即搭建集约检验、健康大数据、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医学物流6个平台,1个区域集约化国际质量检验管理体系,面向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监管层完成4大赋能,构建1个医疗新型生态。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就医品质。同时,赋予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及其医学检验服务新定位和新内涵,以最佳的路径服务于医疗机构和患者。?
揭牌现场
在全体嘉宾的见证下,王永康同志、郭立宏校长、陈超副校长及医学检验中心李莉博士上台一起按亮水晶球,为这一助力大西安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揭牌。随后大会进入精彩的主题演讲环节。
贺林:以“泡馍”精神实现硬科技的“软着陆”?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中国遗传咨询开拓者贺林院士进行了主题报告,跟大家分享了硬科技“软着陆”的心得和体会。贺林院士首先对此次大会的召开以及西安这座古城给予高度的赞赏。他表示这次大会时机抓的非常好,正好赶上十九大闭幕,是一个好契机。而且,他在很多个城市都感受到西安人的伟大之处,伟大在什么地方?比如说兵马俑,它是一个可以代表中国的品牌。另外一个例子表现在“泡馍”的发明,这同样也是一个城市品牌。所以,西安人真正懂得怎样抓住机遇。今天,西安又把握住另一个机遇——硬科技。
随后,贺林院士提出了一个思考,即精准医学在中国的定义是什么?贺林院士表示,目前并没有准确的说法。美国将精准医学定义为个体化医学的靶向治疗。而我们要做的是“个体化医疗”,这是一个伟大目标,需要我们构建硬科技平台,通过“泡馍”精神,实现科技的软着陆。
魏于全:生物治疗是精准医疗的中坚力量?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院士进行了题为《生物治疗与精准医学》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生物治疗的定义,并表示生物治疗是精准医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魏院士所在的实验室主要专注于实体瘤的药物研发,有几十种在研,其中有两款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细胞治疗。他表示,这些走在前沿的药物是“硬科技”。
随后,魏院士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最新的精准免疫治疗,它将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免疫治疗结合,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分析肿瘤细胞的突变,筛选侯选的突变多肽应用于肿瘤病人的个体化治疗。目前这一全新思路正处于动物试验,针对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小鼠基因组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真正的抗原。未来,如何提高抑制PD-1等免疫检查点的疗效、开发新的抑制剂增强效果、筛选一些新的免疫检查点?这是免疫治疗需要回答的问题。
陈超:精准医学,我们面临4大挑战
西北大学副校长、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芯片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陈超教授给大家带来了“精准医学与硬科技”的主题报告,从精准医学、未来健康等议题出发探讨了我们当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何为未来健康?陈超教授认为维持一个健康体系,需要将对疾病的治疗转向对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这是第一个层面。第二层面precision以个人为中心,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未来健康一定是个人参与的健康,以病人为中心这是未来的主要方面。
我国科技部启动了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首要的挑战是如何填充数据到“个性化”证据之间的鸿沟。第二个挑战是专业人员和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还需加强,医生、患者都对个性化用药了解有限。第三个挑战是如何将公民个体或患者置于医疗系统的中心。第四个挑战是生物医学数据的有效管理,包括知情权、隐私权、政策法规和伦理问题,这里面牵扯大量工作。
陈教授希望本次大会的交流给大家带来精准医学,引领未来的认识。而且大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项目已经揭牌,这将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希望大家有机会、意愿共同参与这样一个大区域检验中心项目。
周宏灝:推动药物基因组学发展,让全民享有个体化精准医疗服务
周宏灏院医院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和临床药理学教授,也是国家卫计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中心主任和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负责人。在演讲中,周宏灏院士讲到,个体化医学是根据病人的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不同,而针对病人量体裁衣的,预防医疗疾病的一个方法。目的在于在正确的时间、对正确的病人进行正确的治疗,也就是说精准医疗本质就是我们提的个体化医学。目前,个体化医学基因检测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诊断性监测、预测性监测、产前检查、药物基因组学、药物选择和药物治疗等。周院士随后详细地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的三方面的应用。
周宏灏院士最后总结到,我们提倡个体化治疗方案,到底它会出来什么样的结果,它的治疗方案怎么样?把原始的数据找过来,这样能够比较准确。我们提倡个性化药物治疗,为病人产生一个良好的结果。
陈垣崇:从药物基因组学的发现到医学的实践运用
陈垣崇教授为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前任所长,他致力于人类遗传疾病转化医学的研究,近年来注重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基因药理学研究。个体间的差异很大,更重要的是,有些人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这个是临床上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虽然现在讲精准医学,但是我们的用药还是不够精准。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研究,使用药更适合个体化,然后减少副作用。
陈教授指出了现在的一个痛点,实验室的发现很简单,但是真正转化到临床应用却很难。随后,他详细分享了他们发现的一种很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并把它带到临床上进行应用的案例。
陈教授总结道,实验室的工作很简单,能发现一些东西,但接下来能不能在临床上帮上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有前瞻性。
RichardWeinshilboum:药物基因组学和多组学在抑郁症用药方面的研究
美国临床药理学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主席、美国著名梅奥医学中心的教授RichardWeinshilboum医生,他为大家做了题为:“PharmacogenomicstoPharmaco-omicsSSRITherapyofDepression”的研究报告。RichardWeinshilboum医生首先解释了什么是PharmacogenomicsandPharmaco-omics:运用多组学来研究药物反应表型的差异,是精准医学的关键组成部分。Pharmacogenomics的发展历程是从Pharmacogenetics到Pharmacogenomics再到Pharmaco-omics,经历了药物基因研究到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多组学的过程。这篇研究报告是关于药物基因组学和多组学在抑郁症用药方面的研究。SSRI(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是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在重度抑郁障碍方面在全球都是标准的治疗方案。
RichardWeinshilboum医生介绍了梅奥在抗抑郁药物SSRI的遗传药理学研究网络(PGRN)临床研究。此项研究涉及所有的病人都进行了GWAS的基因型分析,然后用LCECA代谢组学的方法对名病人的三个时间点(基线、4周和8周)进行总共个分析。获得临床表现相关的代谢水平,然后对代谢水平进行GWAS分析鉴定和代谢浓度相关的基因,在GWAS分析中证实基因的功能。他们发现5-羟色胺酸和犬尿氨酸(Serotonin-Kynurenine)平衡在抑郁症中非常重要,血浆5-羟色胺变化与SSRI疗效相关。他们分析了基线血浆5-羟色胺GWAS,以及ERICH3和TSPAN5SNP基因型的血浆5-羟色胺浓度,以及这两个突变基因型的组织表达状况,发现有很大差异。在抗抑郁症药物的的效果方面,他们还注意到男性和女性有差异,临床起效的时间不同。
RichardWeinshilboum医生归纳药物组学在将来的发展趋势是:出现更大的数据量,需要更新的计算方法(机器学习等),以及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将北京中科白殿疯病医院白癜风要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