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美食因交融而华彩四射,电视剧小娘惹

诱人的娘惹菜背后,是文化大餐

文字原创/保和堂

近日,电视剧《小娘惹》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该片又掀开了久远的历史大幕,既讲述了几个家族在大时代中的起落沉浮,也讲述了善良励志的小娘惹的个人故事,当然,最吸引吃货瞩目的,还是精致美味的娘惹菜……

娘惹菜风行东南亚,是南洋土生华人族群的伟大创造,也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因。娘惹们秉承了中华文化“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里的厨房,成了她们展示自我的好地方。

在《小娘惹》剧中,娘惹菊香她们,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热情又含蓄,奔放而内敛,个个烧菜功夫一流——

齿间留香的娘惹糕,烟火慢炖的豆酱鸡,给舌尖做按摩的滑嫩豆腐汤,夏日必备的龙眼茶,至尊享受的虾米糯米卷……这一道道娘惹美食融合中华美食的食材和内蕴,马来料理的香辣和色彩,香浓而艳丽,酸甜而微辣,调和出色香味俱全的旷世美食,成为南洋最特别、最精致的菜系。

娘惹美食让人为之倾倒,欲罢不能,讲求一个“和”字。

不像印度人有牛肉禁忌,马来回教徒有猪肉禁忌,娘惹美食的材料丰富多样,中餐的鸡鸭猪牛羊、各种蔬菜、海鲜,加上当地的菠萝、椰浆都会纳入厨间使用。

而且,娘惹菜味道香浓,色彩鲜艳,更是因为各种香料的综合运用,使用的香料包括亚参片、亚参膏、咖喱叶、拉煎、楠姜、黄姜粉、芫荽粉、红葱、八角、肉桂、葱头油、红辣椒、石古仔、酸柑、虾米干、香茅、黑果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酱料,都由起码十种以上的香料调配而成,不同的酱料混合带出截然不同的新鲜口味,从而“酿”出了娘惹菜的特有风味。

保和堂因为在马来西亚投资“燕情燕窝”的缘故,曾去一游,娘惹美食令人印象深刻。

马来西亚是一个美丽神奇的热带国家,又是餐饮业发达的食客天堂,多元的种族造就了多元的饮食文化,而且又经历了葡萄牙、荷兰、英国及日本等多年的殖民统治,使得马来西亚在饮食文化上呈现出东西兼备的格局。

漫步马来西亚街头,随处各式各样的餐馆,中餐、西餐、马来餐、印度餐,随你挑选。繁华闹市,星级酒店鳞次栉比;城市街衢,大排档也是随处可见。

先介绍一道家常“椰浆饭”(NasiLemak),是马来西亚人把椰浆和香米为主料,配以香兰叶,再加入炸小色拉鱼仔,然后用虾膏辣酱调味,最后用香蕉叶包裹而成。华人则运用闽南的“芥菜饭”的搭配思路,集思广益,添加炸鸡翅、炒鸡蛋丝或煎蛋、炸鱼、虾米、花生米,生黄瓜片,也是十分风靡。

还有一道典型的娘惹小吃“叻沙”(Laksa),继承了南方华人的烹调传统,也融合了独特的马来风味。先以椰浆、香料和辣椒熬成汤底,再淋在放有粗米粉、豆芽及拉煎、鲜蚶等配料的碗里,然后添加豆腐、鱼饼、炸豆干等或中式辣椒酱,最终成一碗香味四溢的独特美味。

《小娘惹》一剧中,则通过见证时移世易的饮食男女和一道又一道娘惹美食讲述着风云变幻的时代故事。娘惹美食,在这部剧里见证了人物的成长,也隐喻着时局激荡飘摇、家族命运变迁。

娘惹文化,经由《小娘惹》剧中每一道由娘惹做出的独特美味菜肴,开启对历史的叩问和对未来的探索。

娘惹文化承继了不少中华文化因子,娘惹文化的发展与调适正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一个典型缩影:为能在海外彰显自我之特色,坚守文化内涵;为能适应多变复杂之海外环境,丰富表现形式;为能与他国文化和谐共存,尊重并接纳。

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不仅能适应跌宕起伏的时代变化,而且能取得住在国文化的尊重,在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中,最终达到多元文化的“美美与共”。

中华文化何往?不妨剧中观,食中想。

文字原创

感谢转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yf/112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