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决定了每个人命运的底色,是战乱、和平还是动荡,由不得个人,这部分命运的底色由时间绘出。
如果说由空间编织的那部分命运底色可以有限度地改变,“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人挪活,树挪死”,我们可以一走了之,换个环境就是换了空间,那么由时间决定的命运底色,个人是无法改变的。
无法改变的还有自身的初始条件,这部分是时空结合的产物。
比如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时间,也无法选择出生于哪个家庭。时间、地点、人物这三个构成命运起点的要素我们都无法选择。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就是无法选择父母的认知水平,和由此带给我们对世界的初始认知,更无法选择父母所给予的基因,和由此带来的身体的初始条件。由此,我们无法选择人生的起点,这方面我们同样无能为力。
有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只不过是达到另一个人的起点。
大时代通过每个人和每个家庭延续,所有人向着一个方向努力,成就了所处时代所有人共同的命运底色。
在命运的画板上,创作的空间是有限的。
那些自诩为经历丰富见多识广,成功地登上了社会结构顶端,俯瞰芸芸众生,优越感油然而生的人,同样无法突破大时代的局限,不过是比普通人多了几个井口看同一个天空。
更多的是普通人,随波逐流,在画板上胡乱画了几笔,那些泄露了底色的作品,将尘封在历史长河中。
那些我们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大多数如我们一样,仍旧是环境的产物,命运的大框架就这么被框定了。
大幕拉开,每个人从自己的起点,依据自己的认知,主动或被动地在大时代的潮流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在战乱时代,生存是主题,一切活动围绕生存展开,多数人的挣扎只是为了生存;在和平年代,发展是主题,所有活动围绕发展展开,多数人的努力就是为了享受;在动荡年代,生存和发展,压力和机遇并存,忙忙碌碌后却不知福祸。
对于命运,个人能做的其实不多。
然而,那些命运中能够改变的因素,也为所有人打开了一扇窗。
对于命运,个人能够做的也很多。
我们无法突破大时代的局限,却能够改变后天的认知,从而改变行为和感受,由此带来的变化就是改变了命运。
同样的环境,在不同的认知下,呈现出不同的世界。
那些圣贤辈出的时代,留下的并且流传至今的经典,比如《道德经》、《六祖坛经》等等等等,为的就是让我们突破时空的限制去吸收生命的养料。
对于“生、死;善、恶;是、非;成、败;得、失;爱、恨、情、仇”的认知变化,就是命运的改变。这样,无论身处哪个大时代,都能够活出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