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PD-1/PD-L1抗体药物已经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不过,对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来说,多少有点悲伤,免疫治疗好像跟自己没啥关系:
多个回顾性研究提示: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PD-1抗体治疗,有效率偏低;绝大多数的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三期临床试验,EGFR突变的病友都被排除在外;国内外药监局批准的PD-1抗体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几乎全都明确规定EGFR突变的病友不优先使用,甚至是不推荐使用;此外,还有几份小规模回顾性研究提示: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PD-1抗体单药治疗,可能导致疾病爆发进展。……
这一长串的事实,让“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不适合接受PD-1抗体治疗”这一观念,根深蒂固。不过,EGFR突变的肺癌,真的完全不能接受PD-1抗体治疗么?
医学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有的只是分情况讨论,有的只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有的只是与时俱进。今天,咚咚就给大家介绍几篇关于这个话题,最新的研究成果。
1.EGFR不同突变,PD-1疗效大不相同
EGFR基因(任何一个基因,也是同样道理)有很多位点,每个位点都有可能发生突变;突变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比如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重复突变等,更何况EGFR是一个有31个外显子的复杂基因。
在靶向药时代,根据对不同靶向药的敏感性,把EGFR突变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对第一代EGFR靶向药(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等)敏感的突变,称为敏感突变,主要包括LR和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第二类,对第一代EGFR靶向药无效的突变,称为耐药突变,最常见的是TM突变。
EGFR不同的突变类型,对靶向药的敏感性截然不同;那么,这些突变,对PD-1抗体的疗效也会不一样吗?
近期,一项重磅研究就初步证实了这种想法。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哈佛大学附属丹娜法伯癌症中心、耶鲁大学癌症中心、UCLA医院等美国最顶尖的几所医院的专家,医院接受过PD-1抗体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病例数据,汇总在一起做了一个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46例EGFRLR突变、80例19外显子缺失突变和例野生型的病友。分析结果表明:
从有效率来看,19外显子突变病友,有效率最低:EGFR野生型的病友,接受PD-1抗体治疗的有效率为22%,LR突变的有效率为16%(与野生型患者无统计学差异),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有效率为7%(与野生型患者相比,明显降低);
从无进展生存期来看,突变患者均明显缩短:跟野生型病友相比,EGFRLR突变和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病友,无进展生存期均明显缩短;
从总生存期来看,19外显子突变最短:跟野生型病友相比,EGFRLR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但是19外外显子突变病友的生存期明显缩短,死亡风险增加31%。
所以,这个数据提示:EGFRLR突变和19外显子突变的病友,对PD-1抗体的敏感性不同,前者更敏感。因此,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EGFR突变的病友,一部分病友相对而言,或许可以接受PD-1抗体治疗的。注意:参与临床分析的人数较少,数据仅供参考,不要用于临床决策。
2.筛选人群,一白遮百丑
多个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在晚期肺腺癌病友中,PD-L1表达高低与PD-1抗体的疗效密切相关。上文提到,EGFR突变的病友,并非“铁板一块”,部分病友对PD-1抗体可能是敏感的。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到底是否适合呢?一个简单的思路,就是检测PD-L1表达或者TMB高低。年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上的ATLANTIC研究,就初步证实了这样一种朴素的想法。直接看图说话:
三组患者接受PD-L1单抗I药治疗,均为至少2种其他方案治疗失败的难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我们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