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06
日
周
三
昨日上午,博隆基因治疗性生物制品项目在青岛国际院士港正式启动,该项目定位于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治疗性生物制品,致力于人和动物的抗烈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肿瘤病等新药的研发,打造国家级基因工程抗体研究中心,形成生物技术高新产业集中地。项目建成后,部分成果将填补行业空白,预计5年内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润2.22亿元,全口径税收0.7亿元,在此基础上每年递增5%。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管习会,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海涛以及区政协副主席、区卫计局局长李蕾参加启动仪式。
王希静在致辞中指出:
处在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好时代,就要有远大理想和目标,打造青岛国际院士港就是突破性的实践。目前青岛国际院士港的工作重心正从签约引进院士转向推动院士项目落地。博隆基因治疗性生物制品项目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其是第8个落地的项目,到12月底还有4个项目将要落地。面向未来,李沧区正致力于打造四大平台,即:青岛国际院士港这个国际科技创新平台,丝路协创中心这个多元交流平台,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这个信息化平台,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这个电商平台,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机构、人才、市场、资金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活力。
青岛国际院士港
第八个院士项目启动
随着王希静书记与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主任马洪超、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毕玉海博士以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志强共同按下注沙按钮,博隆基因治疗性生物制品项目正式启动,青岛国际院士港23号楼有了新主人,这也是青岛国际院士港启动的第八个院士项目。该院士项目团队,长期从事重大新发传染病及其防控研究,核心成员在相关研究领域主持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项目团队在H9N2、H5N1和H7N9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等新发突发人兽共患病病原和抗体结构解析、人源抗体开发及其抵抗烈性病毒的分子机制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和研究成果。
该项目由青岛博隆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推进,主要研发及产业化方向包括生物标准物质、生物工程酶及相关检测试剂盒、细胞因子类产品、基因工程抗体研发、新型疫苗等。
聚焦五个方向产业化
青岛博隆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尹燕博介绍,在生物标准物质方面,他们已研发完成的标准物质有H9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H9N2亚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抗原、A型流感血清抗体、禽Ⅰ群腺病毒(1~12血清型)抗原、禽Ⅰ群腺病毒(1~12血清型)血清抗体等,近期就可实现产业化。在生物工程酶及相关检测试剂盒方面,项目团队已研发完成A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禽Ⅰ群腺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犬细小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猪10种病毒病基因芯片诊断试剂盒等,近期也能实现产业化。
此外,在细胞因子类产品方面,项目团队已完成可用于化妆品类的“细胞组织修复液”和用于医疗器械类的“愈合贴”等相关产品的研发,中期能实现产业化。“目前,我们团队正在研发过程中的基因工程抗体有人肺癌、犬细小、猪流行性腹泻、鸡血清4型Ⅰ群腺病毒感染、禽流感等基因工程抗体,远期可实现产业化。”该项目团队相关成员介绍,他们同时正在研发猪瘟、猪圆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等亚单位疫苗,这些产品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五年内销售收入超3亿元
据介绍,近年来,单抗药物研发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的抗体药物有21个,其中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为9个。随着CFDA对抗体药物审评的加快,目前我国进入一期临床和二期临床的抗体药物有15项,三期临床的为6项。“这意味着我国抗体药物开发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过去的3-5年内,国内陆续有创新的抗体药物上市或者进入后期临床阶段,这些突破性的成果一步步推动着我国抗体产业的发展。”尹燕博说。
在抗体药物开发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场需求。项目团队相关成员介绍,尽管我国目前抗体市场销售规模较小,年仅30亿元左右,具有成熟的抗体工业体系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为数不多,但国内目前抗体市场容量约为亿元,未来有十倍成长的空间。而这,正是他们加速开展治疗性抗体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的依据和动力。
尹燕博称,该项目建成后,部分成果将填补行业空白,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发展,满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对烈性传染病、肿瘤疾病等顽疾防治的迫切需求。项目建成后,预计5年内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润2.22亿元,全口径税收0.7亿元,在此基础上每年递增5%。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