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C专访Illumina

北京皮肤病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4781505.html
如果说第一代测序技术开启了探索生命的新纪元,那么年第二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问世则进一步颠覆了生命科学研究,以其为基础的终端应用在医疗健康、现代农业等前沿领域开花结果。尤其是在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之时,中国科学家借助高通量测序平台仅耗时一周就检出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第一时间分享给了世界,为全球疫情防控以及疫苗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基因测序技术还会实现怎样的突破?中国基因行业将迎来哪些变革?在第六届易贸生物产业大会暨易贸生物产业展览(EBC)现场,生物探索就这些问题与全球基因测序和芯片技术的领导者因美纳中国负责人——因美纳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进行了对话。生物探索: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基因测序技术为全球抗疫提供了怎样的支持?李庆:年初爆发新冠疫情是一次全球性公共卫生的事件,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中国在这次疫情挑战之下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应对,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更重要的是,在疫情爆发之初,中国便第一时间完成了病毒基因序列的测序工作,为全球抗疫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实际上,在中国乃至全球新冠病毒的发现、监测、溯源及预防与治疗等研究工作中,都有着因美纳技术和产品的身影。许多因美纳的工程师日夜兼程,同抗疫斗士们一起奋战在一线,我们对此倍感欣慰。年SARS爆发时,国外科学家借助当时的检测技术,耗时近4个月才完成了对病毒基因组的解读;与之相对,年面对新冠病毒,中国科学家们借助因美纳的高通量测序平台,只用了一周就完成了对病毒基因组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近20年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全人类在公共卫生危机之下,掌握了更有效的手段进行预防和管控,这是技术的力量。生物探索:年,因美纳斥资80亿美元收购了癌症早筛公司GRAIL,今后是否会进一步向基因检测下游领域布局?李庆:GRAIL的收购无疑将强化因美纳在临床基因组学领域的优势。在中国,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持续深化与国内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合作,携手推动中国基因测序行业良好的“生态体系”发展,这一策略不会变化。Illumina中文名是因美纳,蕴含着广纳众人之智,释放基因之能,探索生命之美的美好愿景。我们一直相信,包括癌症早筛在内的诊断技术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当前,许多癌症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这对于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都是巨大的挑战,而通过癌症早筛,临床医生能够找出潜在的癌症患者,及早进行疾病干预,这将会颠覆性地改变患者的生存格局。生物探索:今年2月,因美纳和红杉中国共同宣布将启动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因美纳技术驱动),这将会给因美纳和中国基因组学产业带来什么影响?李庆:因美纳早在年就在美国旧金山湾区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因美纳基因组学加速器(IlluminaGenomicAccelerator)。年7月又在英国剑桥设立了分部。迄今为止,因美纳已经孵化了全球超过45家基因组学领域的企业,帮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大约6亿美元的融资。这次我们和红杉中国共同成立基因组学孵化器,是希望能够为中国基因领域的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助力。我们不只是希望研发、推广自己的基因测序平台,同时也想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基因组学研发应用生态系统。基因行业是一个高度创新的行业,需要不断有新的血液注入进来,有新的开拓者投入其中,开展新技术的应用和拓展。当然,我相信,因美纳在推动早期孵化的过程中,产业“朋友圈”也必然会不断扩大,整个基因检测圈也会不断扩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技术自然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会有更多地客户与我们互动,这将推动因美纳的研发工作。简单来说,当一个企业的“朋友圈”越大,它所赋能和被赋能的能量就越大。生物探索:在JPM大会上,因美纳CEOFrancisdeSouza表示今年将在伴随诊断和泛癌症检测领域与制药公司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年因美纳在中国的业务是否也会更侧重于这方面?李庆:事实上,我们很早就和BMS(百时美施贵宝)、拜耳、默沙东等医药企业在全球开展了伴随诊断的合作。国内外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产品上市之前,需要进一步开发生物标志物,更好地展现生物药的疗效。在肿瘤检测领域,全面基因组测序(CGP)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焦点。今年,我们的TruSight?Oncology(TSO)将会在晚些时候于美国和欧洲拿到IVD(体外诊断)注册证。在国内,我们已经通过技术合作的方式与求臻医学、先声诊断等企业展开了相关合作。同时,普瑞基准也正基于我们的测序平台开发试剂产品,并正与一些大型药企开展伴随诊断方面的合作和探索。生物探索:中国基因测序市场与国际市场有哪些不同?因美纳在布局时会有怎样的侧重点?李庆:尽管国外市场在新技术的开发和拓展方面较为领先,但是国内基因行业发展的步伐也正在加快。因美纳在全球非常尊重不同国家在基因行业的政策法规,因此在中国我们更多地是在产品和技术上赋能中国企业,通过开放的平台促成合作,推动行业前行。生物探索:未来几年,因美纳将如何布局中国市场?李庆:首先,因美纳会在各个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帮助更多技术开发者通过我们的平台进行各类临床研究,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其次,我们会大力推动医院的过程。在中国,人们对于公立医疗机构是非常信赖的,同时很多医疗机构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基因诊断将是精准医学非常核心的部分。在院内发展高通量测序技医院自身的能力,也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因美纳作为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有义务同合作伙伴一起将NGS技术推广到更多医疗机构。最终,让基因测序能够像曾经的常规影像或IVD技术一样,成为患者接受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今年,我们在赋能早期创业公司方面与红杉中国合作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孵化器平台,希望能够打造和完善一个本土化的产业生态圈。另外,我们也在规划实现更多产品在生产制造环节方面的本土化,这是因美纳聚焦中国市场的重要体现。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在更为本土化的因美纳供应体系下,国内的需求将得到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年10月26日,NextSeqTMDx基因测序仪获批并于今年1月正式上市生物探索:近年来国内本土基因企业正在逐渐发展壮大,因美纳如何看待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李庆:我来自传统医疗行业,经历了中国医疗过去28年的发展,对于竞争其实有着更深的感受。尽管当前基因测序行业存在竞争,但是竞争的程度远不及传统的医疗行业。事实上,当越来越多竞争者进入基因测序领域,市场会不断扩大。在不同的声音以及不断的技术更新下,一定会加深临床检验专家、医疗行业从业者,乃至公众对于基因测序、基因诊断技术的了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来自于基因测序技术的迭代。从年至今,二代测序技术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我相信还有很多技术难题等待着因美纳和我们的竞争伙伴一起去拓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了竞争以后,市场会扩大,同时技术的迭代才会更快,最终受益的将是临床医生和广大的病患。生物探索:未来3-5年内,您认为中国的基因行业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李庆:随着政策推动,资本汇集,创新提速,在各方力量的全面参与之后,国内基因行业的发展肯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会有更多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问世,同时也会有更多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中国生物医疗技术在全球的竞争力也会得以加强。从临床的角度来展望,当前国内或许只有数百家医疗机构开展基因检测项目,我相信未来3-5年内这一数据或将是家,甚至家,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当然,我们都已经看到,基因技术会从诊断向早筛方向发展,未来监管机构一定会批准更多早筛的产品和临床试验,这与健康中国愿景不谋而合。同时,基因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不仅是NIPT(无创产检)、遗传病、肿瘤、微生物等领域,今后基因诊断或许也将服务于更多神经类疾病,例如阿尔兹海默症、癫痫、自闭症等。最后,当前处于科研阶段的技术,比如单细胞测序技术,将会逐渐进入临床。而相对成熟的基因诊断技术,医院,医院扩展。

End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生物探索。

往期精选

围观

EBC

专访赛多利斯AS负责人任雪芸:打造完整解决方案,做值得信任的生物制药伙伴

热文

新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会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不过有一种甜味剂例外

热文

超重而健康是幸存者偏差?新研究揭示,有些基因可以增加肥胖风险,但也可以预防心血管和代谢疾病!

热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型单细胞技术揭示免疫检查点调节新机制

热文

3.21世界唐氏综合症日

愿每一个生命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医药

免疫疗法

生物仿制药

疫苗

耐药性

药物靶点

健康生活

药企新闻

药物盘点

制药技术

药物副作用

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白血病

肺癌

胃癌

结直肠癌

肝癌

乳腺癌

胰腺癌

心血管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肠道微生物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体外诊断

医疗器械

生物纳米

3D打印

基因检测

单细胞测序

基因编辑

辅助生殖

人工智能

精准医学政策抗癌药

4+7带量采购

耗材

备案制

注册人制度

健康中国

新版基药目录

AI医疗器械

远程医疗

同股不同权市场/资本IPO

融资

合作

基金

港交所

科创板

创业板

研发投入

收购

市场消费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wh/85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