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变在东亚NSCLC中的发生率约为40-50%,携带EGFR激活突变的患者大多能从EGFR-TKIs治疗中获益,但有30%左右的患者在治疗初期即发生耐药并快速进展。EGFR-TKIs耐药机制比较复杂,与EGFR激活突变共同存在的其他突变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但基因共突变及其信号通路对EGFR-TKIs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
近日,哈尔滨医院杨宇教授、邓立力教授团队与世和基因合作,采用世和一号?大Panel对24例携带EGFR激活突变和30例EGFR野生型的NSCLC患者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了EGFR激活突变型和EGFR野生型患者的基因共突变图谱特征,提示共突变可能影响EGFR-TKIs疗效,并首次提出PIK3CA和PI3K信号通路的低表达可能是促进远处转移的机制之一。相关学术成果发表在JournalofCancerResearchandClinicalOncology(IF=3.)上。
正文EGFR激活突变型和野生型NSCLC患者的基因共突变图谱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4例NSCLC患者基因共突变图谱,包括45例腺癌患者和9例非腺癌患者,其中24例携带EGFR激活突变(19del或LR),30例为EGFR野生型。
具有共突变的患者在EGFR激活突变组中占比为62.5%,低于野生型组的93.3%(图1)。EGFR激活突变组的患者,相比野生型组,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比例显著更高(80%vs37.5%)。
EGFR激活突变组中最常见的共突变基因为TP53、PIK3CA、KRAS、PKHD1和RB1,野生型组中最常见的为TP53、NF1、BRAF、RB1和KRAS。此外,对两组患者携带的共突变基因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EGFR阳性组的共突变基因为已知的功能基因,伴随突变比例更低。进一步分析显示,EGFR激活突变组患者发生BRAF和NF1基因共突变的比例显著低于野生型组。BRAF和NF1基因同属RAS-RAF-MAPK信号通路,该通路整体基因突变在EGFR阳性组中也显著更低(16.6%vs56.7%,p=0.),而RTK、TP53、和PI3K/AKT/MTOR通路在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异(图2)。
图1EGFR激活突变和野生型患者的基因共突变图谱
图2共突变基因和通路在EGFR激活突变型和野生型两组患者间的频率
基因共突变和EGFR-TKIs疗效相关性分析将携带EGFR激活突变的24例患者(均未接受过EGFR-TKIs治疗)分为两个亚组,一组为9例只携带EGFR激活突变的患者,一组为15例同时携带共突变的患者。在接受过Gefitinib或Erlotinib一线治疗后,携带共突变患者的中位PFS只有10.2个月,显著低于只携带EGFR激活突变组的15.3个月(图3)。
图3携带EGFR激活突变的两个亚组生存分析
基因共突变与肿瘤远处转移的关系在无远处转移的患者中,携带基因共突变患者与未携带的相比,中位PFS无显著差别(图4A)。而在远处转移患者中,携带基因共突变患者的中位PFS显著下降(p=0.,图4B)。
图4远处转移和无远处转移患者生存分析
有趣的是,携带EGFR激活突变并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中,PIK3CA的突变频率远低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0%vs41.7%,p=0.)。此外,PI3K/AKT/mTOR通路基因突变的频率在两组中也存在显著差异(0%vs50%,p=0.),表明该通路基因突变可能是影响远处转移的机制之一(图5)。
图5远处转移与基因突变相关性
结语本研究通过世和基因NGS大Panel测序,系统性分析了EGFR激活突变型和野生型NSCLC患者的基因共突变图谱特征,并对基因共突变与EGFR-TKIs疗效及远处转移的关系进行探讨,首次发现PI3K信号通路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远处转移的机制之一。此外,本研究证明通过NGS检测对EGFR基因及其共突变的全面分析,有利于NSCLC患者一线TKIs治疗的选择决策,为临床治疗带来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DengLL,GaoG,DengHB,WangF,WangZH,YangY.JCancerResClinOncol.,(10):-.doi:10.1/s---2.
作者:留条鱼审核:Amelia美编:书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