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染色体的复制,实质是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必修二80页)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使亲子代间的遗传信息,保持一致。(必修二80页)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必修二80页)
4.在患者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研究发现,这个氨基酸的变化是由于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DNA的碱基发生了替换。(必修二80-81页)
5.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必修二81页)
6.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必修二81页)
7.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必修二81页)
8.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必修二81页)
9.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必修二81页)
10.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必修二81-82页)
11.在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原因自发产生。(必修二82页)
12.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以及人,都会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必修二82页)
13.由于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此,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必修二82页)
14.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必修二82页)
15.基因突变的不定向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而且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必修二82页)
16.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必修二82页)
17.虽然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是当一个种群内有许多个体时,就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随机突变,足以提供丰富的可遗传的变异。(必修二82页)
18.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但有些基因突变,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必修二82页)
19.基因突变尽管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但却是普遍存在的。(必修二82页)
20.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必修二82页)
2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必修二83页)
22.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这样,由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就可能具有与亲代不同的基因型,从而使子代产生变异。(必修二83页)
23.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必修二83页)
24.人的同卵双胞胎,由于基因组成的相同,性状十分相像。(必修二83页)
25.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其中可能有一些子代会含有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基因组合。(必修二83页)
26.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必修二83页)
27.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必修二84页)
28.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必修二84页)
29.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必修二84页)
30.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必修二84页)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体外受精的工作原理
●3D演示:试管婴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Nucleus授权短片:受精作用
文章都看完了,还不点在看
BiologyQuan给泉哥加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