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新书书单第期
No.1
《社区兴衰与国家治理》
作者:陶元浩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工程。社区兴,则国家治理易;社区衰,则国家治理难。《社区兴衰与国家治理》以一个非常独特而又十分重要的视角——社区兴衰为研究对象,从梳理社区兴衰史出发,对其与国家治理的紧密关系进行分析。本书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师陶元浩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结合中央党校主体班授课时与地方干部交流心得,贵州省清镇市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经历以及深入多个社区调研成果,历时七年打磨而成。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为本书作序。本书全面阐述了中国社区的变迁,讨论了涉及社区的几乎所有重要话题,信息量大,可读性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应用价值。
No.2
《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
作者:W.理查德.斯科特杰拉尔德.F.戴伊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被公认为介绍组织研究领域文献暈为详尽和暈具权威的著作之一。作者充分运用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组织研究成果,广泛吸收其他社会科学对组织理论做出的贡献,不仅从研究者的角度,而且从组织管理者以及各种参与者乃至普通大众的视角来阐释组织理论问题,对我国组织研究学者和管理实践人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共分14章,第1章为导论,引入了三种不同的组织定义和三个组织研究的视角: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观。第2—4章分别以:个视角为主线,梳理了组织研究的历史,包括对各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简介和评论。第5章讨论了三个视角的融合与渗透,指出它们曾经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出现,分别适用子不同层面的分析,提出了整合三种视角的分层模型。第6—12章从组织结构、组织内部机制与过程、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组织的绩效等方面,介绍了近20年来组织管理实践的创新和组织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组织与组织活动的规律,以及对于组织现象的各种理论解释及其实践意义。第13章重回历史,对工业革命以来工商企业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以来现代法入公司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和所带来的问題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分析。最后,在第14章,对未来的实践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从元论到多重范式、从单一文化到多重文化、从共时研究到纵观分析及历史分析、从结构到过程和分析层面、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
No.3
《百年孤独》
作者:马尔克斯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No.4
《政治的逻辑》
作者:王沪宁林尚立孙关宏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著作各种各样,涉及领域也十分广泛,但至今很少有一本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和理论、并将其上升到原理高度的著作。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王沪宁任主编、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林尚立、孙关宏任副主编,编著了本书。本书在充分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根据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本思想逻辑,全面、系统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
No.5
《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朱梅馥傅聪傅敏编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经典译林”版《傅雷家书》以傅雷长子傅聪的留学打拼经历、情感婚姻之路为主线,精心选编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内容偏重“人伦日用”,突出傅雷“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做人”准则,少了文化艺术的长篇论述,多了日常生活的短小故事。这份两代人双向交流的文字实录,严肃不失亲切,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乐在其中。它不仅反映了亲子交流的重要,也利于青年学子在阅读中理解父辈、增进沟通。
《傅雷家书》中珍贵照片、楼适夷初版代序、傅聪家信及英法文信为独家版权,年不随傅雷著作权进入公版,其他任何家书选本不能收录。
No.6
《农民政治》
作者:赵树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该书作者赵树凯长期从事农村政策的起草和制度,这是他的一组乡村研究笔谈,收录文章27篇,这些文章均曾公开发表并被广泛转引。作者认为,在当下国内语境中,“农民”并不是讨论政治体制的主要考量,但人们又无法忽视其在政治中的分量和作用,尤其是,“三农”的各种问题和现象都不断地指向“政治”。讨论“农民的政治”,不仅是研究“三农”问题的关键,更重要的,也是探索中国政治的关键。
No.7
《巨流河》
作者:齐邦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一部过渡新旧时代冲突的女性奋斗史;一部台湾文学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纪;一部用生命书写壮阔幽微的天籁诗篇!
巨流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被称为辽宁百姓的母亲河。南滨渤海与黄海,西南与内蒙内陆河、河北海滦河流域相邻,北与松花江流域相连。这条河古代称句骊河,现在称辽河,清代称巨流河。影响中国命运的巨流河之役,发生在民国十四年,当地淳朴百姓们仍沿用着清代巨流河之名。
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一部过渡新旧时代冲突的女性奋斗史;一部台湾文学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纪;一部用生命书写壮阔幽微的天籁诗篇!
作者齐邦媛的父亲齐世英──民国初年的留德热血青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维新派,毕生憾恨围绕着巨流河功败垂成的一战,渡不过的巨流像现实中的严寒,外交和革新思想皆困冻于此,从此开始了东北终至波及整个中国的近代苦难。
作者的一生,正是整个二十世纪颠沛流离的缩影。
作者以邃密通透、深情至性、字字珠玑的笔力,记述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故事。
No.8
《艾黎自传》
作者:兰州城市学院路易.艾黎研究中心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有名的作家和诗人,是世界和平运动中的一名战士,也是我国人民的一位老朋友。
他于年来到中国,把自己的事业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与中国人民一起奋斗了60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为加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为世界和平而不辞辛苦地在世界各地奔走。60年来,他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世界和平事业贡献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
在中国革命的那些年代里,艾黎与活动在当时中国历史舞台上的许多有名人物都有交往和接触,他在自传中记述了这些情况。对于中国这个时期所发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甚感兴趣的人来说,《艾黎自传》无疑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图片和宝贵的资料。毫无疑问,《艾黎自传》也是艾黎晚年极其重要的、带有总结性质的一部著作。
No.9
《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
作者:G.伽莫夫著;暴永宁,吴伯泽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是一部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科普著作,20世纪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
《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中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全书图文并茂、幽默生动、深入浅出,可供广大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
No.10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四年前,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横空出世,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年,他的《未来简史》再度惊艳四座,刷新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掀起了全球关于人工智能讨论的新思潮。现在,“简史三部曲”收官之作《今日简史》推出,将目光聚焦到当下,直面今天关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问题和挑战。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智人之所以能够崛起成为地球的主宰者,主要原因在于其具备了虚构故事的能力。然而,在当前这样一个分化的世界,我们对旧故事已失去信心,对新故事亦远未达成共识。
《今日简史》提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三大挑战。“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
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当“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能否建立起一个维护人类自由和平等的全球社群?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已使人类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设计生命的能力。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能力,上演另一出全新大戏?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对于关乎人类命运的种种议题,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没有简单给出答案,而是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
注:授权发布,转载须统一注明来自长安街读书会公众平台:changanjie-read。
本期责编:董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