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周岁的小心妤出生时即患上罕见病,还没来得及喊一声“爸爸妈妈”,就已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全身无法动弹。今年,治疗这种罕见病的特效药终于在国内上市,可是70万元一针的花费对于以打工为生的小心妤爸妈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得知小心妤的遭遇后,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伸出援手。10月27日,秘书长杜文彬及有关领导带着呼吸机及慰问品,前往沂水县看望小心妤。
跟父母一起租住在沂水县城的小心妤,出生两个月后,即被诊断患上罕见的“脊髓性肌萎缩症”。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以脊髓和下脑干中运动神经元的丢失为特征,从而导致严重的、进行性肌肉萎缩和无力。最终,患者可能丧失行走能力,并且难以完成呼吸和吞咽等基本生理功能,从而导致重大的医疗干预和护理帮助。如果不进行治疗,大多数患有严重疾病类型的婴儿在没有呼吸干预的情况下,无法活到两岁。
女儿患病后,刘华和王梅这对90后小夫妻,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甚至贷款,医院为小心妤治疗。今年,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终于在国内上市,这让小心妤的爸妈看到了孩子生的希望。可是70万元一针的花费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目前唯一可以治疗这种病的特效药被批准在中国上市,这让小心妤的父母刘华和王梅看到了一点点希望。但当得知这种名叫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特效药,70万元一针的价格时,他们觉得希望破灭了。天价救命药看上去是这么近,又那么远。
血氧仪的噪音:心妤父母最喜欢听到的声音
11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沂水县城小心妤的家中。这是位于回民街的一个老旧小区,小心妤一家三口就租住在小区内。一进门,略显凌乱的房间里有些昏暗,不远处的卧室传来“嘀、嘀、嘀”的声音。打开卧室房门,佩戴着呼吸机的小心妤正侧身熟睡,小小的身躯看上去完全不像已经满周岁的孩子。随着孩子的呼吸,呼吸机也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小心妤的妈妈王梅告诉记者,“嘀、嘀、嘀”声是血氧仪的声音。在外人听来,这是让人心烦的噪声,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喜欢听到的声音,因为有节奏的“滴滴”声代表着女儿病情暂时平稳。
脊髓性肌萎缩症(简称SMA),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患病,刘华和王梅这对90后小夫妻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病。
年,在沂水县城同一家饭店打工的刘华和王梅相识相恋。同年11月,他们可爱的女儿小心妤出生了。刚刚出生不久的小心妤有着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只要爸爸妈妈一逗她,她总是笑个不停,一家人的生活因为小心妤的到来更加温馨甜蜜。
回忆起怀孕和生产时的情景,王梅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我和我老公都希望能生个女儿,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如愿以偿有了女儿,我俩别提多高兴了!”王梅说。然而这暂时的喜悦却更像是命运和这对小夫妻开的玩笑,因为接下来传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
晴天霹雳:两个月大女婴患上罕见病
王梅告诉记者,出生后女儿需要做采足血检查,当时小心妤的听力测试没通过。“医生告诉我们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羊水堵塞发育不完全的原因,也许等出了月子就好了。”王梅说,当时她和宝爸也没在意,想着过一段时间孩子听力就恢复了。
在小心妤出生42天的时候,医院做听力检查。“医生把一个铁罐子往桌上一摔,我和宝爸都被吓了一跳,但孩子完全没有反应。之后,我们又带孩子去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做听力筛查,确诊孩子为听力残疾一级。”王梅说,知道这个结果他们并没有绝望,当时想的是如果孩子真的听不见可以佩戴助听器,或者是做人工耳蜗手术……
年1月21日,王梅在照顾小心妤的时候发现,孩子躺着的时候,双腿和胳膊都直挺着,换尿布的时候,孩子的腿软塌塌的。王梅的心里开始犯起嘀咕。“我给孩子的胳膊和腿换个姿势,过很久孩子却还是保持那个姿势,当时我内心里就隐约觉得事情严重了。”王梅说。
1月22日,刘华和王梅带着孩医院,医生给孩子做了膝跳反应测试,然而孩子的腿在测试时完全没有反应。“医生建议我们和孩子采血进行基因检测,我们当天就采了血。”王梅说,医生怀疑孩子是SMA,那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说有这个病。
1月29日,基因检测结果出来,小心妤确诊患有SMA。“医生告诉我们回家好好照顾孩子,缘分到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个结果,孩子的爸爸开着车哭,我抱着孩子在后面哭。我跟孩子的爸爸都很健康,我不相信孩子得了这个病!”王梅说,她当时就想着回家好好照顾孩子,孩子就会好起来。
“不是都说会有奇迹产生吗?我为什么不让我的孩子也产生奇迹?我就想跟孩子一起创造奇迹。”王梅激动地说。
希望还是奢望?特效药国内上市,一针70万
一次次的治疗的结果,让王梅意识到当初的想法太天真,她不知道奇迹哪一天会降临到自己女儿的身上。
今年7月,刘华和王梅加入一个脊髓型肌萎缩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