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多少种?在单体个数相同的情况下,你觉得哪种分子组成的多样性更多?
20;4;蛋白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主要由哪几位科学家完成?
格里菲斯和艾弗里
3.肺炎双球菌是真核生物吗?
原核生物
4.S型细菌的菌落是什么样的?R型细菌的菌落是什么样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哪一种?有毒性的是哪一种?
S型菌菌落光滑,R型菌菌落粗糙。S型菌菌体有多糖类的夹膜;S型菌有毒性
5.格里菲斯做了哪四组实验?哪几组小鼠死亡?第四组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第一组:R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活第二组:活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第三组: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活第四组:加热杀死的S型菌+活R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S型活菌导致小鼠死亡
6.四个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设置第三组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组第4组,对照组第1、2、3组。
对照,排除S菌死而复活的假设,第4组与第3组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可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
7.格里菲斯的观点是什么?
S型细菌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8.艾弗里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转化因子DNA还是蛋白质
9.艾弗里研究了哪几个可能的转化因子?
蛋白质、DNA、荚膜多糖
10.这个实验的观测指标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如果让你完善教材上的实验,你会做哪些优化?
观测指标:菌落外形
自变量:1-4组S型菌的物质因变量:R型菌的转化情况
进行优化可进行的补充实验:S型菌的蛋白质+DNA酶+R型菌培养→观察菌落外形
11.艾弗里的实验思想是什么?
设计思想:将S型菌的物质分离开来,单独处理,观察各自的作用效果。
12.赫尔希和蔡斯为什么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
①结构简单,只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生物大分子。②易于繁殖,在半小时内,就能依赖一个细菌(物质原料和结构)繁殖出数百个子代噬菌体;③易于计数:在培养基中,因为它们分解细菌而出现透明的噬菌斑
13.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了噬菌体的哪一种组分?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么?
35S和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不行,因为蛋白质和DNA的基本组成元素中都含有C、H、O、N
14.如何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第一步:标记大肠杆菌:用32P、35S的两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一组大肠杆菌的蛋白质被35S标记,一组大肠杆菌的DNA被32P标记;第二步:标记噬菌体:用未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35S标记大肠杆菌,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的DNA,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15.实验过程中保温、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保温:促进噬菌体侵染和噬菌体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合成搅拌: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16.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组成成分?
沉淀物:大肠杆菌;上清液:噬菌体
17.为什么要控制保温时间?如果保温时间过长,会出现什么现象?
短时间保温:保证噬菌体侵染细菌,但细菌不裂解;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上清液放射性高
18.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一组实验现象是什么?对“上清液中放射性低”的实验现象你是如何理解的?
沉淀物放射性高;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
19.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一组实验现象是什么?沉淀物放射性低的现象说明什么?
上清液放射性强搅拌不充分,大肠杆菌上吸附着部分噬菌体
20.实验结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2P组结果:沉淀物放射性强
说明:DNA注入大肠杆菌(不能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32S组结果:上清液放射性强说明:蛋白质没有注入大肠杆菌(不能说明DNA进入大肠杆菌)
21.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两个实验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相同之处: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研究各自的效应。不同之处:艾弗里——物质直接分离法蔡斯——同位素示踪法
22.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什么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请举例。
不全是。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HIV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23.在沃森和克里克相识时,科学界对DNA结构的认识是什么?
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24.富兰克林提供了什么借鉴依据?
富兰克林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
25.查哥夫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化学家查哥夫得到的腺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
26.沃森和克里克如何利用了这些信息?
27.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相平行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②外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8.一条链上的脱氧核苷酸如何相连?什么是反向平行?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什么?碱基互补配对的内容是什么?
前一个脱氧核糖核酸的五碳糖与下一个脱氧核糖核酸的磷酸脱水缩合;反相平行:指的是DNA的两条双链,一条是从5’端到3’端,另一条是从3’到5’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A与T配对、G与C配对
29.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l: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__3:4:1:2
30.DNA复制有哪些假说?
半保留、全保留假说
31.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分别是什么?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
32.预期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半保留:子一代都在中带
全保留:子一代一半重带一半轻带
33.DNA复制的场所、模板、原料、能量来源和酶各是什么?
1)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提供。4)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
34.DNA复制的主要过程包括哪几步?
①解旋、②脱氧核苷酸配对、③二酯键连接
35.DNA的复制方式对于遗传信息有何意义?
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复制中也有机会出现错误,这就为产生等位基因带来可能。
36.什么是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特点是什么?
遗传信息:DNA分子中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特点:(1)多样性: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2)特异性: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37.什么是基因?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①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②DNA分子中存在大量非基因的片段
38.如何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多样性: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2)特异性: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39.基因与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基因与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答案
1.
S型;R型;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促进转化的“转化因子”;提纯;R型;加入DNA的实验组;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遗传变化的物质
2.
(1)①32P、35S
②未被标记、保温培养
③大肠杆菌、噬菌体、上清液、沉淀物
(2)DNA、DNA
3.细胞分裂间期;母代DNA;碱基互补配对;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解旋酶和DNA聚合酶;5’到3’;
(√)4
(√)5
(√)6
(√)7
戊二酸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