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瀚中
在互联网人谈论着Snapchat,Whatsapp对Facbook的冲击的时候,国内媒体人谈得多的是融媒体。在体量上,不同级别的媒体,思考的侧重点不一样,操作的方式不一样。
对许多传媒运营做得好的机构来说,也许融媒体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对于许多网站以及独立app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媒体来说,更好的策略是有效分工,使新媒体板块更有形态更成气候,融媒体要求得更多的是协作与共振,是对新闻以及传播资源的充分应用,媒体融合,充其量不过是不同媒体形态之间资源的互通与整合,是整体效果的协同与互补;
而对于许多正在走入衰败的传统媒体来说,融媒体则被许仙们当成梦寐以求的千年灵芝,当成新的媒体传播形态(很可惜的是,这种期待未必会带来成功)。
对于相对较小或者特别小的媒体来说,融媒体带来的首先是生产方式的改变,强调融合,强调一专多能,强调培养全能记者,这是在整体收缩的大背景下,力求保障综合传播效果不衰减。
人和猿之间的基因差异不到1%,所谓融媒体的策略从纸面上到实操成功,其需要脱胎换骨的程度,也许更甚于此。
一、融媒体要处理好节目生产方式的问题。
破:要求传统媒体放弃旧的操作手段与绩考标准。
立:生产方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新媒体人员职数的改变,更是媒体整体运营思路的转变。
近日,重报集团高层表示:上游优先,新媒体人数要占晨报采编总人数的七成以上。重报集团的战略是拟用上游新闻反哺重庆晨报,重报集团高管表示:如果集团内有都市报停刊,第一家一定是《重庆晨报》。死的是纸,活的是报。
其实,力量更为薄弱的地市级媒体,可能要做的是要让全体采编人都熟悉新媒体操作。生产方式需要改变。
当受众的接收变得多渠道碎片化以后,传媒的生产方式也需要碎片化、多渠道化。各个板块之间,需要以一定的流程规范来衔接,由指挥中心调度,更重要的是运营理念和绩考风向标要转。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往往高层说得多,实际操作很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各个板块的利益与目标责任不一致,考核重点不一致,所以,往往开会时提得很多,执行起来,却是主力在传统媒体,新人和采编能力弱的在新媒体,新媒体被寄予厚望,在实操中,却承担着高宠挑滑车一般的困难。
和成功的传统媒体不同,普通的传统媒体在人才方面,新媒体部门人员少,从业人员年轻,没有经过节目生产部门的磨练,员工素质整体弱于传统节目生产部门,实战能力低。在业务上,如果不能与传统媒体板块采编人员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与业务沟通,另起炉灶另辟蹊径,很难达到应有的水准与要求。
只有让整个节目生产的操作适应于多个渠道,融媒体化,让传统媒体节目生产部门的采编人员更多执行新媒体采编任务,而不仅仅只专注于传统媒体采编任务。并且承担一部分天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能否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