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决定的双子城
三刃
年,我三十岁。
那时我还住在伊登普雷里。这是素有“双子城”之称的明尼阿波利斯的一个小镇。
我是警察局的一个探长。
我喜欢我的工作,但是我不喜欢我的生活。小镇的日子太平静了,没有什么能引起我的注意。
一、出事了
还记得那是在冬天,天阴沉沉的。
我正在办公室喝咖啡,米勒太太双眼通红的冲进来。
见到我们,就放声哭泣,好容易将她安抚到稍微冷静,问她发生了什么。
她激动地说,她的儿子维斯特一个星期前离家出走了,至今没有音讯。
“什么?”我站起来,皱了眉头,但是心底里却有淡淡的兴奋,终于有事做了。
小城的警察局成员少,只一个法医,十个警察,和我。
我们分头出动,寻找那个清秀的少年。
第二天,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
那孩子的尸体在镇子郊外的小湖里发现了。
法医将附着了污泥的尸体洗净,然后进行了解剖。
母亲看着儿子惨痛的死状,哭得死去活来,喃喃念着什么,失了魂一般。
我一边看着法医的解剖,一边思考着这个案件。
突然,我好像发现了什么,抓着米勒太太的双肩,“你刚才说什么?再重复一遍”。
她似是没有反应过来,愣愣的看着我。
我又问了一遍,“你刚说了什么?”
她才揣揣的说道,“我说,以后我一定不拦着你了?”
“上一句!”
“你喜欢男人就……”
“对!”我记下,维斯特是同性恋。
我又问米勒太太是怎么知道维斯特的同性恋倾向的。
她抽泣着答道,“两周前,我进城的时候,看见他自己去了一个酒吧,我就悄悄跟进去了,结果发现那里面全是相互亲吻的男人,哦,天啊,我当时都不跟相信我所看到的,维斯特他……”,回忆起来,她仿佛看到了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正在这时法医的解剖报告完成了,维斯特是自己溺水身亡的,并非为他人所害,他在死前曾经发生过同性性行为。
米勒太太有些受刺激,一口咬定他是被人推入水中的。
要求我们去发现维斯特尸体的地方侦查,并去各个同性恋酒吧里蹲点找出凶手。
第二天,米勒太太打来电话,惊恐地说,她看到维斯特的鬼魂了。
“鬼魂?”我将信将疑,“怎么会这样?”
我带着杨赶往她提供的地址,到了以后发现是一个旅馆。
米勒太太在旅馆旁边的咖啡厅里魂不守舍的喝着咖啡。
她看见维斯特的鬼魂进了那家旅馆。
她坚持说,维斯特回来是为报复的,凶手一定在旅馆里。
无可奈何于米勒太太的坚持,我出示了警官证,对旅馆进行搜查。
二、生疑窦
在二层走廊尽头的小房间,我们看到了“维斯特”和一个俊美的男人。
再次看到维斯特,米勒太太激动地扑上去哭着说,“维斯特,我错了,我不该逼你的。
现在你被害死了。呜呜……一定是他把你杀了,我一定会让探长把他抓起来处死的!”
我突然感觉不对劲,再看,唉,哪里是什么鬼魂啊,分明是活人!
可是被米勒太太抱住的他却一脸迷惑。
再看他旁边的男人,皱着眉头,一脸不悦。
我刚要开口提醒米勒太太,
那个男人含怒出声:“什么维斯特死了?什么被害?什么凶手?夫人,请您仔细看一下,他可不是你口中的维斯特,也没有死,他是桑切斯!请放手。”
一边说着,一边推开了米勒太太,伸手搂住了维斯特的腰。
米勒太太一个不稳,险些摔倒在地。
桑切斯?我疑惑了。
看着维斯特,他小声说,“我叫桑切斯,嗯,不是你们说的维斯特。而且,……我没死。”
我拿出来维斯特的照片,给他看,大家都很震惊,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也难怪我们认错。
双胞胎?那为什么米勒太太没有提过?
问讯室。
米勒太太低着头,承认道:“是的,我没有生育能力。于是从福利院领养了维斯特,那时候他还在襁褓。”
我问道:“当初你领养的时候,不知道他有双胞胎兄弟吗?”
“不知道,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没有跟我说。”
我又问:“你说维斯特为同性恋,确定不是因为把桑切斯看成了维斯特?”
“我和桑切斯昨日才到伊登普雷里。”男人插嘴,“之前一直住在米尔。”
这时,桑切斯和维斯特的DNA比对结果出来了,他们确实是同卵双生子。
米勒太太一副受打击的模样,直愣愣的盯着桑切斯。
我问米勒太太,为什么会把桑切斯看成维斯特。
“怎么不是韦斯特!他们长得一样!穿衣风格一样,走路时都喜欢偏着头看左前方!而且,说话的声音都是小小的!”她歇斯底里,
“他们就是一个人!他就是我的韦斯特!”
我给米尔警方致电,请他们调查桑切斯,同时,我们通过米勒太太的描述,对维斯特做了心理画像。
明尼阿波利斯的结果传真过来后,我们经过对比,发现这对双生子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的习惯,也有些地方不同,但是相似的方面占了将近70%。
可是,他们明明是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不同的教养方式下长大,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相似?
三、寻答案
虽然这次事件处理好了,但是桑切斯和维斯特在性格、生活习惯等各角度的高度相似性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疑惑。
直到有一天,我在听说了在明尼苏达大学,有两个学者做了关于双胞胎的研究。
我请了假,去寻答案。
接待我的是明尼苏达大学的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他们是该研究设计者和主持者,听明我的来意后,给我介绍了这项实验——双生子实验。
他们说,近十年心理学的主流观点是行为主义,其基本主张是人的行为被环境影响,这导致大众接受的观念是经验是人性塑造的基本因素。
我点点头:“确实,我就觉得经验是很重要的。而且,基因决定人的人格塑造,未免有些太宿命论了,让人失望。”
鲍查德笑了笑:“这就是我们开展这个研究的目的,到底是基因还是经验造就了一个人的人格和行为?究竟哪个占主导?”
我问道:“是哪个因素呢?你们是怎样实验的?”
“别急,”他做了个手势安抚我的焦躁,
“我们的研究意在检验基因在个人心理品质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要找到基因相同的人,并把特质中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分离。
起初我们觉得从技术和时间上,都不允许制作两个基因相同的人并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于是研究在设想状态下停了半年。还好戴维提出了突破性的意见。”
戴维接过话:“是的,我发现。我们并不需要制造相同的人,也不需要强迫他们进入不同的环境,哈,这是有违道德的。
同卵双生子是现成的被试。
他们从同一受精卵分裂来,有相同的基因。世界上肯定会有双胞胎被不同家庭收养。我们只需要找到这样的同卵双胞胎。”
我点了点头,心想,桑切斯和维斯特不就是这样吗?
四、研究
他们把研究口口相传,有许多双胞胎来当实验的被试,填写了各种问卷。
通过数据统计,将这些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的数据与从小生活在一起的双胞胎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了与流行观点相悖的观点。他们向我展示了一张表格。
我一开始并不懂这些的意义,鲍查德告诉我这说明了同卵双胞胎即使分开抚养且生活条件不同,长大后,他们不仅外表上相似,心理特质和人格也惊人的一致。
我好像明白了。
我给他们讲述了我遇到的这个案子,说起维斯特和桑切斯。
我问,为什么他们两个都是同性恋呢?这个和基因有没有关系呢?
他们愣住了,鲍查德重重的拍桌子,“你这个想法太棒了,正好我们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你要不要加入?”
五、后来
年,我辞去了探长的工作,加入了他们的研究队伍。从最初的学习到后来可以准确的掌握各种概念和技术,我成长了很多。
我们又做了许多双生子的研究,也得出了很多结论。
比如,基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职业的选择,也就难怪我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因此放弃了小城平淡的生活,来到了明尼苏达大学,
后来我们对异卵双生子也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发现人稳定的性格特质也可以用基因差异来解释。
有时候我们甚至开玩笑,如果不是在明尼阿波利斯做研究,我们可能几十年也找不到这么多的被试。
是基因驱使你对环境做出选择,或趋势你回避某种特定的环境与行为。
是的,这就是结果。
基因决定的双子城,谢谢你。
注释:
取材自《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
三刃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