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年底,玉林市辖区内陶姓常住户籍人口为人。玉林陶姓人无不以他们的姓氏为豪,因为他们的家族历代人才辈出,光照后人。尤其是第六世明代抗倭民族英雄陶成、第七世明代边疆名臣陶鲁两父子,是玉林载入《明史》中的二人,政绩功勋名垂千古,令人肃然起敬,传颂至今。玉林陶氏家风推崇“忠勇报国、清白传家”。天下至德,莫过于忠,“忠诚”像基因一样在陶姓中血脉相传。
陶氏图腾
释义
①缶,瓦器,大肚子小口,是从土窑里用火烧制而成,故缶又作匋。陶乃匋的后起之字,“阝”即高阜,烧窑必须选窑址于干燥的高阜之地。陶人以陶为氏族崇拜的原始图腾,作为氏族名和族徽,并建立国家,最终成为姓氏。
②据称“陶”字成型于烧匋制器。陶本作缶、匋,由作陶器者“勹”和陶器“缶”组成。但“缶”又是由“午”和“凵”组成,“午”是玄鸟,“凵”是烧匋的窑穴,意思是玄鸟族人发明了陶器,就以这种烧陶制器的功德为姓,陶字的“阝”表示窑穴火道。陶姓是魁隗氏炎帝族祝融八姓昆吾嫡传,始祖陶唐氏。
在玉林始祖
陶致完
陶致完广西平乐陶氏始祖陶英第十一代孙,南宋度宗咸淳辛未(年)科进士,任刑部员外郎。南宋灭亡后,选择隐居在玉林市大平山镇正阳村。致完公告诫子孙隐居读书,不许参加元朝科举考试,不食元朝俸禄。明朝建立前,玉林的陶氏子孙都谨遵这一家规。陶致完在老家排行三十六,后代敬称其为三十六府君,系玉林陶氏一世祖。
玉林陶氏一世祖陶致完是广西平乐陶氏始祖陶英第十一代孙,而陶英,则是陶渊明长子陶俨的后裔。
陶致完的经历与陶渊明有几分相似。他是南宋度宗咸淳辛未(年)科进士,任刑部员外郎。祥兴二年(),南宋流亡政权在元将张弘范追袭下,走投无路,在崖山(广东江门新会南海中)的宋军全部壮烈牺牲。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当陶致完追来时,为时已晚。他无颜回故乡,于是沿北流江直上,选择隐居在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正阳村,如先祖陶渊明一般,躬耕田园,闲读诗书。同时告诫子孙不许参加元朝科举考试,不食元朝俸禄。明朝建立前,玉林的陶氏子孙都谨遵这一家规,安于田园,耕读传家,令人敬仰。
语言习俗语言主要有二:一是桂东南粤语方言,细分为玉林话、石南话、玉林土白话;二是客家话。习俗主要有二:一是桂东南汉人移民习俗;二是客家人习俗。
玉林陶姓最早的祠堂正阳陶氏宗祠坐落于兴业县大平山镇正阳村,位于玉林城区西十五公里处,是玉林最早的陶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宗祠坐东向西,原为红砖红瓦的砖木结构两进老式建筑,年重修改红瓦为青瓦。大门对联:乡贤世泽,名宦家风。
最早迁入玉林的村庄陶姓迁居玉林最早村庄正阳村
陶成墓文保护碑
忠烈祠碑
兴业县大平山镇正阳村是陶氏进入玉林的最早村庄,距玉林城区十五公里。村前是一片平坦肥沃、盛产作物的良田,村后有连绵不断、四季郁葱的后山作屏障,村前有清澈的雅桥江水流过,左边是玉石一级公路,右边有黎湛铁路,交通十分便利。
南宋末年(年),原籍广西平乐的南宋刑部员外郎陶致完择居鬱林州阳护里,为玉林陶氏家族始祖,至今历经年,血脉延续三十几代,后裔分布于广西、广东、香港、浙江,人口约四万。正阳村是玉林陶氏家族发祥地。
家族名人陶成
载入明史的抗倭民族英雄
陶成(公元—),字孔恩,玉林人,载入明史的抗倭民族英雄。生于明洪武二十四年农历六月初一,战死于景泰元年五月十七,为玉林陶氏第六代。陶成饱读诗书,谙熟兵法,智杀倭寇和平定匪乱。年因平定匪乱,壮烈殉难。次年安葬玉林,墓地于玉州区仁东镇三山,现墓前尚有明代巨碑记载。明天顺六年(年),朝廷封典陶成亚中大夫,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并分别在浙江金华、玉林城区、广州陶街等三地敕建“忠烈祠”,以昭陶成之忠烈,以报陶成于久远,人称“忠烈公”。其人其事于《明史·卷·列传第五十三·陶成(子鲁)》中有所记载。
陶鲁
明代边疆名臣。
陶鲁(公元—),字自强,陶成之子,玉林陶氏第七代。明代边疆名臣。曾身兼湖广布政使(从二品)、广东按察司副使,并治广西兵备,权力及于三地,故被时人称为“三广公”。“为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先后俘获策反的义军两万多人,抢救被劫掠的民众十三万多人,并安抚这些人恢复家业。陶鲁积极保一方安宁,并兴建了不少学宫、书院,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弘治十一年(年),卒于任上。嘉靖四十年(年),朝廷敕建“忠烈祠”(在今广州陶街)以祀之。史称:“三藩岳伯、父子忠勋”。
陶生熙(—),字伯明,祖居广西博白宁潭乡杨青村,定居城厢乡江南村,玉林陶氏15代,是博白中学创始人。清末秀才。年任博白劝学所所长,锐意推行新教育。年春创办博白县立初中,年他把女子小学并入博白初中师范班,县立高小和博白初中相继招收女生入学,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先例。他创办的《博白教育》为县最早的教育刊物。年为表彰他对博白教育的贡献,县政府特在博白中学校园建造陶公亭和陶公塑像以垂风范。
陶绍勤(—),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正阳村人,玉林陶氏23代。年赴德国,与周恩来、廖焕星在柏林大学附设的“外人德语补习班”学习。在周、廖两位同学的影响介绍下学习马列著作,并参加共产国际旅欧小组活动。年梧州解放,张云逸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请陶绍勤出来协助政府发展工矿事业。年陶绍勤获中国地质学会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周年奖章及荣誉证书;年被特聘为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凌铁村河堤一街37号的陶绍勤故居“陶公馆”是新中国成立前南宁地下党活动基地,于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陶成、陶鲁
父子忠勋,智勇双全,受到历代推崇景仰
到了明朝,一直隐居读书的陶姓人,才走出乡村参加科举考试,为国家建功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其中的杰出代表陶成、陶鲁父子,是“父子忠勋”的典范,受到历代推崇景仰。特别是陶成智杀倭寇的精彩战例,一直在民间流传。
东洋倭寇每年均乘夏天东南风起时突然乘船而来抢劫掳掠。正统七年四月,倭贼突破大嵩、桃渚等地驻军,杀人抢劫。守边三司官员害怕被问罪而自缢死。朝廷特别挑选廉洁干练的官员整顿边务。因陶成饱读诗书,谙熟兵法,被委以抗倭重任。
陶成亲自带兵追剿,擒获了名倭寇,并将他们全部诛杀。他预测倭寇还会再来,推测出倭寇来劫时的风势和大致时间,预先将钉板(《广西通志》作铁蒺藜)埋在沿海沙沼中,并在海边埋伏下精兵,并配备了火弩铳箭等武器。果然,倭寇乘风开船而来,刚停船跳下水,炮号响起,伏兵同时进攻,数不清的火弩射到倭寇的船上,木船燃起了熊熊大火,在大风的助阵下,很快船就被烧毁。而那些跑上岸的倭寇,也没能躲过一劫,他们很快就踩上了钉板,钉穿足背,没法迅速逃走。这时,明军火铳和弓箭交替发射,很快倭寇也被歼灭。自此之后,倭寇很长时间不敢再侵犯东海。
令人痛惜的是,年,陶成在平定内乱时,一马当先率兵出战,不幸殉难。兵民沿途号泣如丧父母,闻者莫不痛悼。
当时是景泰元年五月。皇帝追赠陶成为浙江左参政,录用他的儿子陶鲁为八品官。后来朝廷分别在浙江金华、玉林城区、广州陶街等三地敕建“忠烈祠”,以昭陶成之忠烈,以报陶成于久远,人称“忠烈公”。
陶鲁19岁时承袭其父功绩被授予新会丞(八品),同时也承袭了父亲忠君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操,以赫赫战绩及政绩民声,成为明代边疆名臣。
陶鲁任官四十五年,始终没有脱离军务。当时,因朝廷腐败无能,广西等地寇贼蜂起,流窜抢劫高、廉、惠、肇各府,攻破城池杀害官吏,每月不停。陶鲁跟从总督韩雍征讨寇贼。韩雍在军中威严郑重,惟独对陶鲁非常虚心,凡采纳陶鲁的计策,就会有战功。陶鲁善于安抚士卒,足智多谋。他在官署后开凿水池,在水池中建造亭子,不设桥梁。夜里就召集部下议事。用木板渡过一人,说完,命令退回。像这样总共数人,选择他们的长处而综合使用,所以常常得胜而机密不泄露。大的集中围剿,小的专门征讨,大军所向捷报频传。两广人倚仗他如像依靠长城。
然而陶鲁率兵不只专一崇尚武力,他说:“治理寇贼,教化第一,不得已才杀。”每次平定寇贼,率先设县建学校来开启教化,深受民众爱戴与朝廷信任。每次任满,考察评比,陶鲁成绩最好。明弘治四年(年)任湖广右布政使。后改任湖广布政使兼广东按察司副使,领岭西道事,治兵湖广,人称“三广公”。
弘治十一年(年),陶鲁卒于任上。封典为通奉大夫(二品),葬于广东番禺,衣冠冢于仁东镇三山。嘉靖四十年(年),朝廷敕建“忠烈祠”(在今广州陶街)以祀之。史称:“三藩岳伯、父子忠勋”。
外姓人评陶姓
陶成为玉林籍唯一能入官史的抗倭民族英雄,玉林人应引以为荣。陶鲁为玉林籍能列入官史的扶民兴学的乡贤。陶成、陶鲁父子两人能同入官史,非只陶氏之誉,玉林籍各姓氏者均为之自豪。(原县级玉林市政协副主席、县级玉林市博物馆原馆长黎居正)
姓氏族群大事记1公元年(唐天佑二年),陶英奉命南征广西昭州(今平乐县)。年隐居平乐阳安镇陶洞村。
2公元年(南宋祥兴二年),陶致完择居鬱林州贵平乡阳护里。3公元年(明洪武二十三年),陶成出生,母亲钟氏。4公元年(明永乐十二年),陶成中甲午第四名举人。公元年(明正统七年),陶成在大嵩、桃渚等浙江沿海抗击倭寇并取得重大胜利。
5公元年(正统十四年五月十七日),陶成升浙江按察司副使。6公元年(明景泰元年),陶成出师武义抗击贼寇,遇害身亡。7公元年(明景泰二年),陶成尸骨归葬三山九牛岭。8公元年(明景泰二年四月),佥事陈永从兰溪父老所请,在汤溪县山口旧寨处始建金华“忠烈祠”。成化间,金华太守李嗣修建祠宇。9公元年(明天顺三年),巡抚两广都御史叶盛在州文庙右侧建玉林忠烈祠,即今解放路玉林市医药公司处。10公元年(清嘉庆七年),大平山正阳村陶氏宗祠重建。宗祠始建于明代。11公元年,香港陶氏族人代表回玉林故乡寻根。12公元年4月8日,“陶成墓群”被列为县级玉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公元年11月23日,“陶成墓群”被列为玉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林陶氏迁徙路线及主要宗支分布山东青州诸城县→广西平乐县阳安乡陶村→广西兴业县大平山镇正阳村→分迁贵港、陆川、博白、横县、桂平、平南、合浦、番禺、新会、浙江金华、香港等。
1.唐朝末年(公元年),山东青州人征南大将军陶英率兵八万南征昭州(广西平乐),公元年朱温易唐为梁,陶英解甲归田,隐居平乐县阳安乡陶村,为广西始祖。(山东青州诸城→广西平乐县阳安乡陶村)
2.南宋末年(公元年),陶英第十一代孙刑部员外郎陶致完,自平乐迁居鬱林州阳护里(今大平山正阳村),为玉林一世祖。(广西平乐县阳安乡陶村→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正阳村)
3.大平山镇正阳村→分迁广东番禺、新会、桂平市木乐镇良村、木圭镇四德村、平南县镇隆旺护塘村、陆川县平乐镇石狗寨村、兴业县龙安镇腾冲、六鸦村、兴业县大平山镇古城村、平山村、玉州区茂林镇金谷村秀水、玉州区仁厚镇道良村、玉州区大塘镇苏烟村、福绵区福绵镇塘表村、福绵区成均镇劝场村
4.广东番禺、新会→分迁浙江金华汤溪陶寺村、香港屯门里、广东新兴市、广西合浦县、广西博白县
5.兴业县大平山镇古城村→分迁贵港东津、横县陶圩镇和百合镇、葵阳镇沙石塘村
6.贵港东津→分迁来宾、宾阳
家风家训明正统七年(公元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陶成拟定的家规(节选):
子孙有不守家法弃父母出家者,不录(族谱),恐其惑于异端而绝宗祧也;长山、三山二处坟茔皆竹隐公所择,山高水旋,子孙切莫随俗之愚夫,家稍不安辄归咎而擅迁之,此则不孝之甚者也。如违,族长当闻之于官治以重罪。凡遇时节,以祭田之租备办礼物,长幼相与祭扫,有力则倍之以上;族谱之所设,本以和宗族、序尊卑、笃恩义,族中或有恃官贵财富越礼犯份、以强凌弱者,族长当与老幼诸亲同治其罪而责之;本宗族有科目行绩者,为著小传系于谱后;为子孙者,固当谨家谱,尤当继先德垂,子孙所以昌衍者,皆由祖先积德垂于后之所致也。子孙而能饬身励行以继先德,则宗嗣将久而益盛,谱牒亦赖有光矣,为吾宗者尚勉之哉。
玉林陶姓:忠勇报国清白传家
玉林陶姓人无不以他们的姓氏为豪,因为他们的家族历代人才辈出,光照后人。陶氏家规中忠孝两全、礼仪廉耻的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玉林陶氏人无论迁徙到哪里,都有共同的遵守,没有忘记国家社稷,没有忘记祖先,没有忘记恩情,没有丢掉根本。他们像守着生命一样守着家谱、祠堂、祖训。
现在,陶氏家族仍保持着春秋两祭的传统。尤其是每年重阳节后的第一个星期六中午为每年一度的家族扫墓大祭活动,已成为玉林陶氏家族精神信仰的一个核心,定居海外及香港等地区的陶氏族人都不远万里回来,祭奠祖先的同时,大力表彰、奖励对陶氏联谊活动有突出贡献的族人、社会人士和考取本科的陶致完支系后裔学子,以此传承家风,为族为国争光。
(撰稿记者:潘静新)
责编:李媚
主编:宋建州
你还想知道的这些事★颤抖吧!本周玉林又要下雨了,湿冷模式即将开启,更糟糕的是……★今天上午,玉林城区四车相撞,一车90°侧翻!司机讲述惊魂时刻!★开心到飞起!辆共享单车投放容县!北流、陆川、博白、兴业什么时候有呢?★大喜事!福绵区有户人家,免费得到一套新房!原来这是……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