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作为基因检测领域的从业者,一直致力于“降低出生缺陷”的工作愿景,年,华大基因推出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FTY?,截至年3月底,全球检测样本量已突破百万例。借此契机,华大基因于年3月20日在深圳举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研讨会。
研讨会旨在邀请产前诊断领域知名专家共同探讨无创产前基因组学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交流与分享NIPT的临床应用经验和对该技术未来的展望。全国产前诊断专医院边旭明教授等34位产前诊断领域知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讲者风采讲者:朱宝医院遗传诊断中心主任
讲题:新OSCAR的筛查策略及初步结果分析
笔记:
新OSCAR是在OSCAR筛查的基础上,增加血清学检测指标PLGF和AFP,增加超声观察指标和血压测量,增加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新型早孕期一站式产前筛查。对早孕期11周-13周+6天的孕妇一次检查就包括唐氏综合征等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开放性神经管缺陷、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重大结构畸形、孕妇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各项筛查。
新OSCAR筛查因创新性地结合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尤其是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高达99%。
相比传统OSCAR筛查,更完善的生化和超声指标的加入能发现约60%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及重大结构畸形,也能发现约60%的有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孕妇,赢得更多干预时间;同时,新OSCAR引入商业保险也是亮点之一,对无创产前检测高风险的孕妇有经济帮补。
讲者:孔祥东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主任
讲题:唐氏综合征宫内治疗新进展
笔记:
基因治疗是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基因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法不同,其针对的是疾病根源——异常的基因本身。
如今,CRISPR/Cas9等基因组修饰技术加速了遗传病基因治疗,通过“基因手术”的方法在宫内、出生后或儿童、成人期对以前无法治疗的严重致死、致残遗传病进行常规治疗指日可待。
唐氏综合征的研究包括三个方面:21号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上基因的测序、构建和研究21号染色体及基因动物模型、开展可改善唐氏综合征儿童的认知功能的临床试验。
唐氏综合征患者额外携带的超过个蛋白的编码基因可导致智力低下、心脏缺陷及其他影响寿命的缺陷,无处不在的自然障碍使得唐氏综合征的治疗难度远远难于许多单基因病。
唐氏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细胞治疗、环境强化治疗、单基因靶向治疗、抗氧化应激治疗、抑制剂/兴奋剂平衡治疗、神经递质治疗等。
唐氏综合征的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个体的神经系统形成主要发生于宫内,神经元开始成熟并经历髓鞘的形成或突触的形成,但会延续到出生后5年左右。唐氏综合征胎儿阶段大脑发育开始偏离正常轨迹,孕15周时,大脑发育得比平时更慢,最严重的情况大脑最终只有正常新生儿的75%。这给治疗带来机会,如果给予母亲适当的药物就可减缓胎儿的缩化。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早期可以发现唐氏综合征患胎,为治疗争取时间。
唐氏综合征患胎治疗策略包括通过孕妇治疗和直接宫内治疗。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团队在进行唐氏综合征的治疗研究,亦有正在准备开展人类唐氏患胎治疗的试验,但唐氏胎儿的治疗仍需特别注意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问题以及治疗的靶向和时机问题。
讲者:医院副主任医师
讲题:重视NIPT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笔记:
血清学筛查准确率有限,假阳性率较高,临床极需具有更高检出率(95%)、更低假阳性率(2%)、更广筛查孕周(早孕期-晚孕期)、更简易的筛查流程(一管血)的筛查技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具备高检出率以及简易采样的优点,但值得注意的是,NIPT对于高危人群(妊娠年龄大于35岁、血清学/超声筛查高风险、超声结构异常、染色体异常)和低危人群(妊娠年龄小于35岁、血清学/超声筛查低风险、超声检测正常)的筛查效率不同,对于T21,高危或低危人性的检出效率都很理想;对于T18/T13,高危人群的检出效果较好,低危人群和NT筛查及早孕期筛查效果相类似;NIPT对于T21/T18/T13的假阳性率都在0.1-0.3%,对于低危人群的T18/T13的阳性预测值都在50%以下。而对于孕妇个体来说,知道阳性/阴性预测值更加重要,临床在应用NIPT进行产前筛查时,不能过度强调其准确性而回避其假阳性假阴性的可能,保证筛查整体的质量和水准是十分重要的。并且,NIPT高风险的孕妇一定要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
产生NIPT假阳性的常见原因有:局限性胎盘嵌合(CPM)、母体染色体嵌合异常、母体染色体拷贝数改变、未确诊的早孕期双胎之一消亡、母体肿瘤携带等。产生NIPT假阴性的常见原因有:胎儿为染色体嵌合体异常、胎儿游离DNA含量组分过低(4%)、胎儿-胎盘的染色体结构不一致等。
蒋教授表示,应加强NIPT假阳性/假阴性病例相关研究,增加对假阳性/假阴性病例发生原因的认知。同时,也可利用NIPT进行胎盘源性疾病如早发重症先兆子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等的病因研究——NIPT结合胎儿核型分析推测胎盘嵌合状态可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胎盘嵌合性疾病高度可能的病人,是否可通过深度NIPT检测寻找胎盘嵌合的证据,甚至量化嵌合度来诊断或预测疾病?
讲者:廖灿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院长
讲题: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无创产前检测中的应用
笔记:
-年广州市妇儿中心开展无创产前筛查研究,医院作为独立实验单位,应用半导体测序平台(SSP)IonProton进行的大规模无创产前检测研究。此次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基于前期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后的研究成果发表于《NewEngJMed》上。研究结果显示NIPT的假阳性率为0.1%,是由胎盘嵌合体导致,进一步强调NIPT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只能作为产前筛查而不能用于产前诊断。
此外,广州妇儿中心也开展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当胎儿DNA浓度足够时(7%),常规NIPT技术可用于检测CNV大于5Mb的胎儿染色体缺失重复;影响无创检测染色体缺失重复检测灵敏度的四个因素为胎儿DNA浓度、CNV大小、测序深度及受检区域特性,其中,胎儿DNA浓度为最重要影响因素;常规NIPT检测可帮助发现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胎儿,特别是产前超声提示无异常的胎儿,为避免漏诊可考虑将NIPT检测染色体缺失重复用于常规产前筛查;NIPT所检出CNV片段可大于或小于CMA实际检测结果,因此无创产前检测染色体缺失重复只能作为筛查方法,必须进一步做确诊实验以精确定位染色体缺失重复的基因组坐标,明确基因含量,从而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NIPT所检出染色体缺失重复可为胎儿源性、母源性和胎盘源性,应注意鉴别假阳性结果,必须做进一步诊断性检测。
讲者:王威
讲题:孕妇外周血游离核酸的研究进展
笔记:
NIPT检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是近来热议焦点,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不建议NIPT常规用于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国际产前诊断学会(ISPD)认为,检测应限于临床意义明确的严重表型类别,同时配套专业咨询;欧洲人类遗传学学会-美国人类遗传学学会(ESHG-ASHG)尚不推荐扩大NIPT检测适应证,但不否认其潜在价值。
NIPT检测单基因病相关应用包括:有医学指征的性别判断(如性连锁遗传疾病);排除父系遗传突变或新发突变(包括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夫妇携带不同致病突变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某些常染色体隐性疾病的明确诊断(主要适用于胎儿是复合杂合突变,即父母携带不同突变)。
目前,国际上对于母体血浆游离核酸的热点研究有游离DNA的甲基化测序、血浆游离RNA即转录组的测序等。
讲者:刘子建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学院荣授院士中华胎儿医学基金会主席
讲题:BeyondNIFTYfor复方倍他米松撒布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