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养育一个基因病宝宝,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想大概就是,一边自愈,一边崩溃。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对宝宝很关心,给我们很多帮助,但好像不敢问具体情况,怕我难过伤心。思前想后,敲下这篇文章。面对罕见基因病,愿意被看见,才能更无惧。对于正在备孕或孕期的朋友提出的疑问,希望能有所助益。
1.孩子是得了什么病?
医院根据我们一家三口的全外显基因检测报告,诊断孩子为唾液酸贮积症(Salla病)。这是溶酶体贮积症大类中的一种疾病,人体中每天会产生很多垃圾,需要各种各样的酶来对垃圾进行降解,再代谢出去,但是因为孩子先天性缺少某种酶,而使得部分代谢物无法降解,在身体细胞内慢慢贮存积累,再慢慢摧毁身体的各个器官,直至衰竭。根据医生给我们的资料,已知的婴儿发病的患者,大多活不到成年。青春期发病的患者,活到30至50岁。孩子现在的表现主要是全面发育落后,核磁共振显示脑白质发育不良,脊椎出现形态改变。在他六个月的时候,还不会翻身,于是开始住院检查。
2.这个病怎么得的?
基因病分为遗传变异和新发突变,前者是遗传自父母的隐性基因,后者是自身新发出现突变。唾液酸贮积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也就是说啊,爸妈都是Aa,是这种变异的携带者,同时把自身的a遗传给他,让他成为复合杂合的aa。根据基因检测报告,我崽的这种变异在ExACgnomAD、千人基因组亚洲人群数据库中的发生频率没有收录。害,一不小心就中了千万级别的大奖,要不怎么又叫“孤儿病”呢。
3.罕见基因病有治疗方法吗?
基因病的治疗方法大体三种,一是药物治疗,二是基因治疗,三是骨髓移植。
随着医药公司的开发,小部分基因病已经有特效治疗药,如大家比较熟知的SMA(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患儿需每年注射药物,55万元一针。SMA之所以能开发出药物,是因为患病群体不少,毕竟每四个人就是有一个是SMA的基因携带者。而更多的罕见基因病,因为群体少,市场小,没有资金和精力愿意投入开发研究,或者说囿于技术的限制,尚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美国在年通过了《美国孤儿药法案》,该法案通过在税收和费用减免方面给予一些优惠,来鼓励制药公司开发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但是直到今天,也只批准了7种可用于治疗溶酶体病的药物。
基因治疗,有望恢复患者体内酶的活性。先不说技术限制,光是伦理和法律方面,就桎梏重重。年,“基因编辑婴儿”案在深圳法院开庭,三被告人构成非法行医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骨髓移植,其实放在这里不太准确。长沙和北京的医生都是这么说的,“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尝试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什么是“尝试”,不是“治愈”?因为基因病不是血液病,孩子的基因编码出现问题,不是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能解决的。开展骨髓移植治疗,首先需要用化疗药物杀死患者体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然后从健康的捐赠者那里获得白细胞,移植给患者。手术风险很高,即使成功,患者也罕有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大部分还需要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但如果不做手术,患儿几乎都会很早夭折。这对父母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根据我找到的资料,世界上第一个接受骨髓移植手术来治疗溶酶体疾病的患儿Paul,活到了33岁,虽然他必须坐轮椅,但他乐观、快乐,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每周五会去家附近的麦当劳打工,也喜欢看电影和足球赛。如果不是做了那个手术,他可能活不过十岁。Paul是幸运的,他赌赢了。在他后面第二个接受骨髓移植的孩子,虽然也活到了30岁,但智力却只达到7岁孩子的水平。
4.婚前体检能不能查出来?产检能不能查出来?
男女双方做全外显基因检测,才能查出双方有哪些基因突变。人本身携带不同的基因病,有些不致病,或者虽然致病,但对身体健康没有大的影响。
产检中的羊水穿刺可以筛查出部门染色体和基因疾病,但不是全部。如果已经生育一个基因病宝宝,二胎时可以专门针对这种基因病去查。
时至今日。我始终无法忘记那个场面,在湘雅专家会诊时,一进门,看到那一排排的医生,比硕士论文答辩还紧张。科主任第一句话问,家里经济条件怎么样?我的眼泪一下就没止住,因为我知道她这个问题的深意,我也想到病情会有多严重。我哽咽的说,”条件一般,但如果有希望,我们肯定要救孩子。”医生说,这个病没有特效治疗药,只能对症治疗(也就是哪个器官出问题了治哪里),在国内还没有报道过骨髓移植的先例,你孩子身体基础不好,容易出现术后感染,有可能手术过程中就没了,你们自己想清楚,如果做好人财两空的准备,就来尝试移植。
不甘心这样的结果,我们带孩子到医院看杨艳玲教授。杨教授没有这么快下诊断,做了一些检查,开了一些药,说给孩子一点时间,看能不能找到病因,如果不幸是基因病,也就只有骨髓移植了。
我们还在确诊的路上挣扎。而之后,会有更艰难的路要走。
这个艰难,一部分是养育、照顾宝宝本身的困难;
另一部分,则是“病耻感”带来的痛苦。
刚得知孩子病情的严重性时,我没有哭,一遍一遍告诉自己要坚强。有天中午,去医院附近的表姐家里吃饭时,看到卧室墙上一排排手写的的英文单词,我突然情绪失控,哭到不能自己。我想到,我的孩子,本该健康成长,热爱学习,在家里的墙上写出这样的单词。但现在,能活着,就不错了。
看到周围活泼可爱的孩子,难免会羡慕。
但我很少会去感叹命运不公,因为我没有时间沉浸在悲伤和自怜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要查资料、找医生、带孩子。只是偶尔想到这个事情时,心里会痛一下。
30岁生日那天,我崽的脑部核磁共振结果刚好出来,犹如晴天霹雳。我跟朋友说,这或许奠定了今后十年我的人生基调。
她说,你的下一个十年,还可以有你的法律理想,不冲突。
许燕燕哎呦是你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