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是指因椎体间连接异常发生的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简单地说腰椎滑脱是指一个椎体在另一椎体上向前或向后移位。在我国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峡部崩裂引起的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
我们也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
我们的脊柱其实是由一节节的椎体“摞”起来的,正常情况下相邻的两节椎体是“对齐”的,如果椎体发生错位,也就是上面的椎体相对下面的椎体向前或者向后滑了,就叫做腰椎滑脱。
病因1、创伤性
交通事故、应力骨折、疲劳骨折等外伤可导致椎体滑脱,运动员和重体力者多见;常合并椎体的骨折。
2、先天性遗传因素
如骶骨上缘或L5椎弓先天性发育异常;椎体的椎弓峡部有裂隙不连续;椎弓峡部延长变细等原因导致椎体滑脱。
3、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4、退变性因素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在前屈和后伸时,无法制约椎体的正常活动,导致上节椎体过度的前移或后移,造成椎体滑脱。此种疾患因峡部保持完整性,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4,其次是L5椎体,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程度一般比较轻,而且,大多数腰椎滑脱是没有症状的,常在体检拍片时无意发现。
5、病理性骨折
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局部骨病变可以是肿瘤或炎症。
真性腰椎滑脱与假性腰椎滑脱由于先天性发育畸形、外伤骨折、慢性损伤等原因而使腰椎骨一侧或两侧的椎弓根或峡部间骨质连续性中断,称为峡部不连或脊椎崩解。在峡部不连的基础上,一旦受到外力作用使患椎连同以上腰椎向前滑移,引起的腰椎滑脱叫真性腰椎滑脱。真性腰椎滑脱多见于30~40岁的成年人,男女发病大致相等。多发于第5腰椎,其次为第4腰椎,个别亦有多发者。
如无腰椎椎弓峡部不连,仅由脊椎或椎间盘退行性变(由于椎间盘脱水、变性,使其体积缩小,相应的椎间隙变窄,以致于前、后纵韧带松弛。在前屈、后伸时,无法制约椎体的正常运动,导致上节椎体过度的前移或后移,造成椎体假性滑脱)或其他原因使腰椎后关节突关节关系发生改变所引起腰椎滑脱叫做假性腰椎滑脱。
分型I型:即发育不良型,为骶上关节突或腰,椎弓有先天性缺损。多伴L5S1脊柱裂,不能支持上面重力。
II型:即峡部型,病变在关节突间部。又可分为下列3类:
关节突间部的应力性骨折,骨折部有骨质吸收;
关节突间部延长,但仍完整无骨折;
关节突间部的急性骨折。
III型:即退变型,椎间盘退变,中老年多见。
IV型:即创伤型,为椎弓根、椎板和关节突(不包括关节突间部)的急性骨折。
V型:即病理型,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成骨不全、畸形性骨炎等的椎弓根病变损。
VI型:外科治疗后:多见广泛椎板及小关节切除减压术后。
症状腰骶疼痛:疼痛涉及到腰骶部,多为钝痛,极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逐渐出现,或于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坐骨神经受累: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痂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腰5或骶1神经根受牵拉,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疼痛及麻木症状可出现在两侧,但因腰椎紊乱后的扭曲侧弯可使两侧受损程度不一,而症状表现轻重不等,甚至只在单侧出现症状。
间歇性跛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
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临床诊断症状:根据上述症状体征长期反复下腰痛,站立或弯腰时疼痛加重,卧床减轻,部分患者出现坐骨神经痛,少数严重者有下政肌力减弱,肌萎缩,痛觉减退,二便失禁等。
X线片:X线表现对于腰椎滑脱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凡疑诊本病者均应常规拍摄站立位的前后位、左右斜位、侧位及动力性X线片。正位片一般不易显示病变区,侧位片多数患者可见到椎弓根后下方有一透明裂隙,少数看不到裂隙。正常的第5腰椎与第1骶椎构成一条连续弧线。斜位片可清晰显示裂隙,正常椎弓附件在斜位片上的影像似狗的前半身:“狗嘴”代表同侧横突;“狗耳”代表上关节突;“狗前足”代表下关节突;“狗颈”为椎弓峡部。椎弓崩解时,峡部出现一带状裂隙,则狗颈部有断裂,俗称“狗颈上戴项链”。
CT:对峡部病变的诊断率较高。三维重建可以明确椎间孔变化及滑脱程度。
核磁共振检查(MRI):可观察腰椎神经根受压情况及各椎间盘退变程度。
椎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对检出椎管内突出物价值较大。只在神经体征明显、不排除肿瘤或计划在术中行复位者时应用。
分度临床上一般分为四度:I度——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1/4者。滑脱25%
II度一超过1/4,但不超过2/4者。滑脱25%-50%
III度一超过2/4,但不超过3/4者。滑脱50%-75%
IV度一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者。滑脱75%-%
临床表现1、疼痛:轻症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在是拍片前发现。程度严重者多有腰痛,疼痛点多在腰部、臀部,疼痛特点有酸痛、牵拉痛、胀痛,患者感觉其腰部似“折断”一样,尤其长久站立、行走、腰部变动体位、过度运动或负重时加重,稍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2、下肢放射痛及麻木无力、麻痹可双侧或单侧出现,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异常。
3、腰椎前凸增加,臀部后凸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
4、腰椎活动受限,伴有椎间盘突出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5、触诊:滑脱上一个棘突前移,腰后部有台阶感,棘突压痛。
腰椎滑脱的介绍就到这里,治疗下次推送给大家
完
何升华主任门诊时间
上午(8:00—12:00):周二、周四
下午(14:30—17:30):周一
非门诊时间工作地点:医院住院楼11楼
长按下图识别偏方制白癜风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