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血腥暴力事件发生的频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增加。
距拉斯维加斯枪案只一月有余,离纽约曼哈顿万圣节卡车撞人袭击、得克萨斯教堂枪击还不到半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蒂黑马县一小学当地时间14日又遭枪击案,致至少4人死亡,包括小学生在内的多人受伤。
当地时间11月1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蒂黑马县,警察封锁通往枪击现场的道路。
所有这些暴恐事件中,袭击者身份、年龄、宗教信仰各异,似乎难以得出共性结论。不过,仔细观察,这些袭击者都有着暴力、易怒的性格共性,成为枪案或恐袭背后的暴力基因。
此次加州小学案,邻居认为枪手“疯狂”“一直威胁大家”;此前警方描述拉斯维加斯案的帕多克“易怒,焦虑,自认为是个坏人,还有一个私人武器库”;曼哈顿案赛波夫在邻居眼中的“待人友好、举止规范”逐渐变得“太情绪化”,以致于“性情大变,走向极端”;得州案的枪手凯利之前在社交媒体发布枪支照片并出言不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还披露其“上过军事法庭并于年被开除军籍”……
可以说,枪支泛滥是造成这些悲剧的一个显性原因,而美国政府对暴力文化传播监管不力,公众教育缺失,社会辅助机制不完善等因素,都助长了社会文化中暴力基因的生长,为暴力事件埋下了隐患。
电视、电子游戏、电影、互联网……美国文化中的暴力元素,通过无处不在的媒介扩散传播着。军队、黑帮、以暴制暴的警察甚至是超级英雄,都成为百年好莱坞电影电视流行的主题。从荧屏中找到灵感的枪战和打斗游戏,也继承了其无孔不入的暴力元素。
美国全国反电视暴力联盟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多少钱北京白癜风手术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