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贾雯静
世界生命科技大会会场(年11月19日摄)SATOL生命科学加速器供图
◇当前全社会急需培育适宜专精特新企业生存发展的优质土壤◇科研孵化、基金投资、社群服务是SATOL生命科学加速器取得成功的三把利剑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多地调研时,多位企业负责人反映,在技术迭代、市场演变不断加快的今天,单纯的资金和物理空间支持已不足以支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发展。市场开发、企业运营、政策环境、资金保障以及技术研发的可持续创新,成为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当前全社会急需培育适宜专精特新企业生存发展的优质土壤。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代表性行业,生命科技产业以改善健康、延长生命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立身之本,跨界交叉融合发展特点突出。本刊记者调研中了解到,在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高地杭州,SATOL生命科学加速器为生命科技企业创新发展铺设新路,也为其他领域培育孵化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借鉴。 生命科技产业呼唤孵化新模式 生命科技产业由于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产业主导权长期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且产业集中度逐年上升。 为打破这一局面,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下,我国生命科技产业涌现出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但这类企业的成长之路却较为艰难。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显示:年国内成立一年便注销的医学技术企业超过两万家。 在树兰医疗创始人郑杰看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行业壁垒较高,除了高昂的研发成本外,政策监管较严,研发周期长。一个药品或一项新技术,最终实现产业化落地,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还需要公共政策、临床资源、产业资源等多方位的支持。 名医主刀移动医疗手术平台创始人苏舒则表示,对一些初次创业的科学家,由于缺少企业经营经验,项目容易“中途夭折”。 为解决上述难题,长三角科创和资本力量都相对活跃的浙江,近年来布局了一批高能级的科创平台,建设了一批新型孵化机构。据浙江省副省长卢山介绍,浙江已建设了家省重点实验室、创建了3家国家临床医学中心、15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在杭州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新型孵化器SATOL生命科学加速器已落地开花,聚集了生命科学领域优质企业50余家,孵化了初创企业20余家。落地未来科技城的良渚实验室,形成了余人的高层次研究团队,开发了超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研发了线粒体自噬诱导剂药物等,有望治疗老年痴呆症和肾功能衰竭。 新型孵化器的三把利剑 高能级的科创平台和新型孵化器的构建,使得结构生物学、肿瘤与分子医学、脑机融合、生命健康大数据、中医药现代化等领域的专精特新人才和企业加速向长三角汇聚。据统计,浙江已拥有生命健康领域高技术企业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51家,中国医药百强企业11家。 “浙江省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与新型孵化器创造的优质土壤密不可分。”SATOL生命科学加速器负责人许迪龙告诉本刊记者,“生命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需要应对技术创新、组织迭代、政策监管、资金保障等方面的挑战,特别是必须经过一定规模的临床验证,因此医药政策的持续创新、创业生态的持续优化对他们而言尤为重要。” 本刊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科研孵化、基金投资、社群服务是SATOL生命科学加速器取得成功的三把利剑。加速器注重早期科研项目孵化,通过项目选拔、临床支持、资金扶持、产业协同等方式,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撑,使其创新想法转化为产品。 “在科研孵化方面,我们会以真实的临床需求为指引,查阅国内外相关顶尖学术期刊,寻找优秀的科研项目,并主动建立联系,推动项目团队与临床专家交流与合作,促进项目团队的学术成果进行临床转化。”许迪龙说。 SATOL生命科学加速器还举办了SATOL全球医学创新创业加速营,针对医学技术与生命科学领域的优秀科研团队,提供免费的商业训练、监管辅导、临床协同及产业落地服务。 在基金投资方面,树兰俊杰资本旗下的科技基金已完成包括一只种子基金和两只风险投资基金的建设。目前已在生命组学、基因治疗、细胞疗法、微创技术、合成生物、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型医用材料等领域投资了50余家优质企业。 社群服务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世界生命科技大会、SATOL(中国)生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以及SATOL未来医学科技领袖营。在年11月举行的生命科技大会开幕式上,与会院士、专家等为SATOL医学创新创业营开营,帮助学员企业洞悉医疗产业趋势,融入医疗创新生态,提升医疗业务认知,促进生命科技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 “举办大赛的初衷,是希望发掘和孵化未来生命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推动生命科技在临床应用的精准转化与联动发展,为医学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许迪龙说。 此外,SATOL生命科学加速器还开设了未来医学科技领袖营,聘请院士以及企业管理、投资运营等方面的专家担任课程导师,帮助专精特新医药创业企业创始人解决创业难题。 优化专精特新企业的“中国生态” 业内人士认为,SATOL生命科学加速器从临床需求设计到临床试验策略,从知识产权到竞争法则,从市场推广到资金获得,全面提升创业者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降低创业风险。 在长三角,SATOL生命科学加速器不是孤例,优质土壤培育的生命科技产业正在快速崛起。浙江实施的“鲲鹏行动”对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资助,海外引才计划,对省领军型创新团队给予最高万元的项目资助,并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精准服务;上海提出到年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规模1.2万亿元,年上海张江药谷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额远超亿元;苏州则聚力打造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利用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优势,谋求协同发展。 新型产业孵化机构,加速了生命科技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但当前在生命科技领域,创新更多表现出非线性的特点,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很难规划和计划。现实中,技术创新更多是涌现、选择和保留的进化过程。面对技术、市场等各类不确定性,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与社会资本通力合作,才能加速生命科技企业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指出,科技创新是打开生命健康之门的金钥匙,而政策创新则是增强健康供给和服务力的保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生命科学创新突破方兴未艾,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双轮驱动。要利用政策引导,加强前沿性、原始性联合攻关,集中力量攻克人类健康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政策生态,实现全民共享科研成果。 “目前,我们孵化的企业更多还是依赖物理空间,但随着政策法规的持续推进,医学和生命科学不断突破,孵化器的形态会迭代。”许迪龙认为,“未来孵化器一定会越来越虚拟化,不会单独依赖于一个物理空间或实体。它会作为一个综合的组织体系,围绕医学技术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变革,朝着共享共生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