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撰文丨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章元伟
编辑丨华大股份总部办公室
三好君按:
年2月9日,总部办公室开展了《读书有回响
有奖书评征集活动》,收到许多BGIers的优秀来稿。
我们精选出生命科学研究院章元伟的文章,分享给大家。感谢他的付出,也感谢大家对三好BGI一贯支持。
一定要看到文末,有彩蛋哦。
在书评活动的鼓励下,春节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捧起了《基因传》。
刚开始,阅读的体验并不舒服,感觉像在啃一个由回忆录、历史书和生物学课本混搭而成的怪异美式汉堡。但“吃”着“吃”着,我却被深深吸引和感动了,因为这份“料理”不仅体现了作者卓绝的技艺,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
回忆录:骨肉同胞
《基因传》作者悉达多·慕克吉
读书不能略过序言,作者常在此中阐明写书的动机,概述全书的主旨,并奠定情感基调。《基因传》的序言尤其如此。从一次与父亲共同探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堂兄莫尼的旅途开始,作者说起了创作的因由;而“在父亲的家族里,莫尼并非唯一患有精神疾病的成员”。
年,父亲的三哥拉杰什英年早逝,年仅22岁。“按照家人的描述,拉杰什冒着冬雨连续锻炼了两个晚上,后来被凶险的肺炎夺去了生命”。父亲的四哥贾古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唯一依赖的人是作者的祖母。“年,祖母溘然长逝,随后贾古突然不辞而别,无论谁去劝说也不肯回来。他在德里加入了某个宗教组织,避世绝俗直到年离世”。“父亲与祖母均认为印巴分治是导致贾古和拉杰什精神异常的罪魁祸首,原本国家间的政治悲剧最终演变为个体的精神创伤”。
但为什么这些精神疾病集中出现在了作者父亲的家族?为什么作者和作者的父亲没有发病?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这三个问题萦绕在作者与读者的心头,随着“基因史”的推进,不断更新着答案。
历史书:黑暗与光明
基因科技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前行
作为一部基因的传记,记述基因的“前世今生”当然是本书的重中之重,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基因本身的历史,而是人类发现和认识基因的历史。
在作者看来,19世纪前的理论主要源自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到了19世纪中叶,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横空出世,两位巨人的生平也在书中得到了详述。虽然遭到各种非议,但达尔文至少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并最终功成名就。相反,在孟德尔去世数十年后,其奠定现代遗传学的重要成果才被世人所知,让人唏嘘不已。
20世纪初,摩尔根发现了遗传连锁与互换规律。当人类正准备揭开基因的神秘面纱,巨大的黑暗却在此时袭来。对遗传的片面认识催生出了激进的优生学,美国对有“缺陷”的人实施绝育,德国法西斯实施种族灭绝。
黑暗终退,光明又现。DNA被确认为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中心法则得以提出,遗传密码成功破译,基因组读写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
时至今日,人们对基因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认识,并能预测和干预某些遗传疾病。作者支持基因科技的发展,并为之啧啧称奇;但同时,他也对随之而来的伦理问题和政治影响保持,秉持着十分客观和严谨的评判态度。
我想,作者在序言中埋下的三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回答,尽管还不是十全十美:
1.基因
2.基因、环境与概率共同作用
3.基因预测与干预
尚算满意的,是人们对遗传疾病已经有相对完善的认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仍然对大多数遗传疾病无能为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生物学课本:神奇与智慧
神奇的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传》不仅记述了基因探究者们的成果,还对他们的发现过程作了精到的阐述。
其中,CRISPR/Cas9的研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病毒在进化中形成了入侵并杀死细菌的遗传机制,与此同时细菌也会调兵遣将予以回击”。有些细菌基因组编码的RNA分子能够匹配并识别病毒的DNA,犹如“搜索者”,随后Cas9蛋白就会被招募并剪切病毒基因组,犹如“杀手”。这套细菌防御系统具有“可编程”的特点,将系统中的识别原件替换成诱饵原件,就能对其他基因与基因组进行定向剪切。
于是,当前最火热的基因编辑技术隆重登场了,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智慧。
尾声
回忆录、历史书和生物学课本,这三种不同的面向在作者的精心组织和深刻探索下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
也许是因为特殊的人生经历,也许是因为医学教育的专业背景,作者始终在字里行间传递出人道主义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于普通人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这个落脚点,对基因科技作了深入的、高大上又接地气的回顾与思考。
看罢最后一章,写完此篇书评,回程的列车也即将抵达深圳了。虽然略感疲累,但我对明天的工作却满怀期待,对实现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充满了信心。
欢迎大家留言回复,聊聊你对书评和《基因传》的看法。
点赞数前三的同学,将会获得杨焕明老师的作品《天生与人生》一本。
也欢迎大家继续投稿!
三好BGI
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股份总部办公室出品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殿疯症状北京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