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学区房均衡教育资源只需一招即可但

醉余堂主人

近日,国家在教育领域政策迭出,尝试均衡教育资源。不管是上海还是北京,买到高价学区房就一定能分到该片牛校的历史,恐怕要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有些地方,已经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多校划片政策已经出台并实行。前面刚刚买了学区房、结果却被划到区外渣校的家长们,只好在那里默默流泪了。

其实,关于这一点,相关方面吹风也已经吹过多次。人家就是想告诉你,现在狼真的来了,勿谓我言之不预哈……

多校划片可能会对学区房市场造成较大的影响。

但,就一定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么?

未必。北京现在正逢入学儿童小高峰,牛校学位很紧,入不敷出,必须要调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么。再说,也不会年年入学小高峰吧。

1

但有一个措施,真的会对高价学区房造成颠覆性的影响。那就是,把那些非常牛逼的小学、初中的师资进行拆分;相关方面保证各所学校的硬件标准一样,并实行教师流动制度:规定每个教师在一个学校呆满一定年限后,必须参加不同学校之间的校际流动,人人如此,无人例外——以此达到教育资源的均衡。

其实,日本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实施了教师轮岗制度——日本的中小学教师一般是在都、道、府、县内进行流动,每隔5-7年教师就流动一次。他们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被誉为“全亚洲最公平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制”。

当然,我们在具体学习、借鉴、实施过程中,必然要人性化地考虑到教师的工作地点和家庭不能离得太远,或者通过给予交通补贴以及相对灵活的坐班时间等措施,来弱化此举给教师们带来的种种不便,而不是沦为仅仅搞形式主义。

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学习日本一些好的制度,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产生变样和扭曲,不要像我们某些高校学习美国高校“非升即走”制度时,完全走样,最后把人家的好制度异化扭曲为一种剥削廉价高知劳动力的手段。

如果把牛校和普校的师资进行定期轮岗,就会形成事实上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分布。这样,很多家长就不会再挖空心思找哪个公立学校旁边买高价房了。因为大家都已经差不多彼此彼此了,还炒个什么学区房呢?

这一招,可以说是点中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所谓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死穴!(不过,希望我们在学习日本的公立学校轮岗制度过程中,不要产生“基因变异”,从而把均衡教育资源的一种政策探索,最后异化为威胁、打击、清除异己、整治老师的一种手段——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以后有空再写)

当然,即使如此,各个已经资源均衡的学校里,依然会冒出一些牛娃出来的,但这些牛娃可能在同一区域的各校当中,处于大体上的均衡分布。因为,既然大家家门口的学校都差不多了,那么生源分布基本上也更平均了,少有出现好生源都往一两个好学校里面挤的现象了。

所以,此招一出,一些牛逼公立学校旁的所谓学区房价格畸高的情形,基本可以消失了。

2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1,早知有如此好处,那为什么我们不早这样做?2,做了以后,是否就彻底解决学区房问题了?

先讲第一个:为什么不早这样做呢?

其实,有些地方,轮岗制度已经开始试行。当然,这种轮岗制度试行的具体效果怎么样,跟试行的具体步骤有关。这里单说这个问题——这么多年来,我们总体上为什么一直迟迟没有实质性地“均衡”这些教育资源?——因为我们很多人,其实并不愿意均衡。这些人中,包括各个群体中具有各种资源的人们。这个话题点到为止,不多展开。

再讲第二个问题:如果公立学校资源都均衡化了,公平问题倒是基本解决了,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另一个问题——公立学校同质化、平庸化的问题。

——反正大家质量都差不多了,也没必要比这个、比那个了,那么也就慢慢向无压力地快乐放羊靠近了。

但,不同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同人的期望值也是不一样的。但凡手里有多一点资源的人,他想购买的服务也肯定是不一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整体教育大盘中,就必然有一块会走市场化的道路。而真正走教育市场化路子的,就大概率只能是校外补课机构,以及私立学校了。

在我国,最近关于严厉整顿校外教培机构的措施不断,包括打击各种违规、虚假广告行为(这些违规行为,在哪个领域都应该打击),各地给小学生组织暑期托管服务等,以弱化暑期补课行为。

但是,这种暑期托管服务是家长自愿报名的。如果有家长就是不需要你这种技术含量不够的托管,人家就是要到校外机构去给孩子充电提升呢?——那就只能让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满足彼此了。

再说私立学校。其实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只要有哪所学校比较好,就一定会有很多手里有资源的家长(这部分人总体比例比较小,但绝对数量也较多)争相砸钱送孩子去读。他们不差钱。

这就可能造成一个局面:当公立资源已经比较同质化了的时候,能提供更好服务、教学质量相对更高的私立学校,就会受到不少富有家长的热捧,他们会去那里购买较好的教育资源。

而这种高端学校一般选址也不会太偏。这所学校周边的房价也不会太低。当把孩子送到那里去读书成为富裕阶层的一种潮流时,在良性循环下,这个学校也就更加声名鹊起了。当这种优质资源大家都想抢了,你说它周边的房价会低吗?

好了,新一轮的学区房,又来了。

3

但这一次,这片学区房并没有哪个政策来替它背书,它是富人们用脚投票投出来、用人民币硬生生砸出来的……

会不会有人骂:这帮人就特么贱,好好的放羊学校你不去,好好的快乐童年你不享受,你非得烧钱去鸡娃、去焦虑、去内卷?

不好意思,你觉得这叫卷,但人家并不觉得这是卷。人家觉得这叫拼搏。

人与人,毕竟是不同的。

所以,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未来目标也是不同的。

我想起了郝景芳写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这部小说,其实是一种披着科幻外衣的社会隐喻:顶层操控规则,中层高节奏工作,而底层的穷人,将连被剥削的价值都不再会有。

小说以老刀的见闻经历为情节发展主线,影射了众多的社会民生问题和当下的社会现状,有社会底层小人物维持生计的步履维艰,有青年人为自己所做的职业规划,体现出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文中以糖糖上幼儿园的情节表现了作者对当下教育问题的思考。老刀每天省一顿早饭钱,需要攒一年才够糖糖两个月的幼儿园学费。但交得起学费并不意味有学上,“前面的名额早用钱买断了,只有最后剩下的寥寥几个名额分给苦熬排队的爹妈。这只是一般不错的幼儿园,更好一点的连排队都不行,从一开始就是钱买机会。”父母为支付子女教育的高费用承担着难以言说的苦楚。金钱几乎成为最终的决定因素,也成为人的行为动机。在和老刀的谈话中,第二空间的大学生张显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先去银行挣钱,然后靠着第三空间的管理经验升到第一空间。

(以上简介引自百度百科)

你看看,人类无论发展到哪个时代,只要有贫富差距,只要有阶层落差,那么胸中这颗永远躁动的心,将永不停下它的脚步!

你能告诉我,有多少人,甘心活在底层?

你能告诉我,有多少人,甘心在这个大时代中,成为一个被四舍五入掉的数字?

所以,学区房本不是个问题。

它只是问题的某种外化。

问题从来就是:我们如何跃升到上面那个阶层,过上更好的生活;以及,我们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财富和地位?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我们如何能生活得更好,且一直好?

这才是万物躁动、各种焦虑的真相!

(全文完)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gongshangzhuce.com/jygn/10114.html


当前时间: